班的課程,向學生們宣講基督教知識。

一次,林語堂問清華同事劉大鈞:“如果我們不信上帝是天父,便不能普愛同行,行見世界大亂了,對不對呀?”劉答:“為什麼呢?我們還可以做好人,做善人呀,只因為我們是人的緣故。做好人正是人所當做的。”林猛然醒悟,“同基督教之最後一線關係剪斷了”。

在哈佛留學時,林語堂對夫人說,基督教最使他不滿的是,它注重罪惡,要耶穌替人贖罪,才可以進入天堂。他又說,何必要天天禱告,有什麼事都去麻煩上帝,一天叫他多少遍,像個三歲的孩子叫媽媽一樣,上帝聽了會不會厭煩?廖翠鳳聽了這話不敢出聲,只覺得丈夫在胡說八道,希望千萬別被別人聽見了。

50年代,林語堂重新皈依基督教。一次,在美國的林語堂陪廖翠鳳去做禮拜,林覺得牧師的講道很有啟發性,於是每個星期天都去聽講,覺得心安神樂,就自然地皈依了基督教。

林語堂曾解釋他重新皈依基督教的原因:“三十多年來,我唯一的宗教乃是人文主義,相信人有了理性指引就什麼都不假外求,只要進步,世界就會自動變得更好。可是在觀察二十世紀物質主義的進展,和不信上帝的國家裡所發生的種種事態之後,我深信人文主義不夠,深信人類如果要繼續生存,需要接觸自身以外,比人類偉大的力量。”

【逸聞】

8歲時,林語堂說長大後要當作家,他偷偷寫了一本教科書,隔一頁是課文,一頁是插圖,後來被大姐發現了,全家的兄弟姐妹都能背誦其中的一首詩:“人自高,終必敗;持戰甲,靠弓矢。而不知,他人強;他人力,千百倍。”

在上海聖約翰大學時,有次林語堂一個人斜倚欄杆,做出沉思狀。同班同學見了,以為他想家了,過來安慰他,誰知林皺眉問道:“梁啟超為什麼成了今天的梁啟超?”原來,他剛剛看了《飲冰室文集》,對梁啟超的政體改革策略很是佩服,所以在欄杆前回味,同學直呼上當。

林語堂熱愛運動,擅長打網球、踢足球、划船、賽跑。他以5分鐘一英里的成績重新整理了聖約翰大學該項運動的學校記錄;曾任校划船隊的隊長;一度對棒球興趣濃厚,一有空閒,就拉上夏威夷來的留學生根耐斯一起練球,一練就是幾個小時,不久他就成了一個高水平的壘手,投的上彎球和下墜球很少有人能接住。林語堂甚至被選為中國隊的代表,參加了遠東運動會,可惜沒有獲得獎牌。

在大二的結業典禮上,林語堂先後四次走上領獎臺,其中三次是個人得獎,剩下一次是以講演隊隊長身份領取獲勝的銀盃,轟動一時。

在美國讀書時,一次夫人廖翠鳳動手術,林語堂交納住院費後,只剩下13美元。他只能去買了一大罐老人牌麥片,接下來一個星期,每日三餐餐餐麥片,幸好廖家的匯款即時匯到,方才解脫。從此林的腸胃對麥片產生了抗拒心理,再也不吃麥片了。

從哈佛畢業後,林語堂到德國讀博士學位。林快畢業時,廖翠鳳正懷著長女,因為沒錢,同時也不希望孩子成為德國人,林語堂準備讓妻子回國分娩,買了回國的船票,準備等博士考試的第二天就動身。廖擔心丈夫不能獲得學位,林卻信心十足。考試結束,林語堂順利獲得學位,廖翠鳳開心地在大街上當眾就親吻了林語堂。

馬星野這樣回憶在廈大任教時期的林語堂:“林先生只有三十上下。經常穿長袍黑馬褂,梳得亮亮的頭髮,俊秀英慧之態,不但光彩照人,而且慧氣逼人。”

林語堂生活上不拘小節,在宴席上,他弄不清自己的酒杯和鄰人的酒杯,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