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教授聊天。這個叫許欽文的青年說:“人稱咱北大有‘五公開’。一是課堂公開,不管有沒有學籍都隨便聽課。有的旁聽生來早了先搶到座位,遲來的正式生反而只好站後邊了。二是圖書館公開,可以隨便進出。三是浴室公開,蓮蓬頭反正一天到晚開著,什麼人都只管去洗。四是運動場地公開,操場上外校學生有時比本校的還多。五是食堂公開,學生食堂都是包出去的,上飯館和食堂價格一個樣。北大校園裡還有三種學生,一是正式生,另一種就是旁聽生,還有就是我們這些偷聽生。未辦任何手續,卻大搖擺地來校聽課,我們多數就租房住在這‘拉丁區’裡。”

蔡元培到北大的第一年中,有一個學生,長成一副小官僚的面孔,又做些不滿人意的事,於是另一個學生某某在西齋(宿舍之一)壁上貼了一張“討伐”的告示;兩天之內,滿牆上出了無窮的匿名檔案,把這個同學罵了個“不亦樂乎”。其中也有傅斯年的一張,因為他也極討厭此人。傅的匿名揭帖之中,表面上都是替此君抱不平,深的語意,卻是挖苦他,故傅的這張告示為同學們所賞識,在上面濃圈密點,批評狼藉。這是一時學校中的大笑話。過了幾天,蔡元培先生在一大會中演說,最後說到此事,大意是說:諸位在牆壁上攻擊××君的事,是不合做人的道理的。諸君對×君有不滿,可以規勸,這是同學的友誼。若以為不可規勸,儘可對學校當局說。這才是正當的辦法。至於匿名揭帖,受之者縱有過,也決不易改悔,而施之者則為喪失品性之開端。凡作此事者,以後都要痛改前非,否則這種行動,必是品性沉淪之端。從此北大的匿名“壁報文學”從此減少,幾至絕了跡。

蔡元培第二次到德國時,傅斯年也在柏林。蔡先生到後,傅斯年等幾個同學自告奮勇照料先生。有一次,一個同學給蔡先生一個電報,說是要從萊比錫來看蔡先生。這個同學出名的性情荒謬,一面痛罵,一面要錢,傅斯年以為他此行必是來要錢,而蔡先生正是窮得不得了,所以傅就與三四同學主張去電謝絕他,並告訴了蔡元培他們的意思。蔡元培先生沉吟一下說:“《論語》上有幾句話,‘與其進也,不與其退也,唯何甚?人潔己以進,與其潔也,不保其往也。意思是,贊成他的進步,不贊成他的退步,何必做得太過分呢?人家潔身而來,就應該贊成他的自潔,不要老追究他過去的事。與,肯定、贊成。’你說他無聊,但這樣拒人於千里之外,他能改了他的無聊嗎?”於是傅斯年又知道讀《論語》是要這樣讀的。

五四運動時,遊行隊伍正要出發,卻被蔡元培攔住。他難過地告訴學生,示威遊行並不能扭轉時局。北大提倡學術自由,頗為保守的政府和人物厭惡,被視為鼓吹異端邪說的洪水猛獸。現在同學們再出校遊行,如果鬧出事來,會授人以口實。學生們則向蔡校長痛陳內心積憤,已是忍無可忍,懇求校長不要阻止。其他數同學則頗感不耐,發出“噓!”“轟”吵嚷和怒罵的聲音。看看時間已到中午,張國燾即擠向前去,高聲向蔡元培說:“示威遊行勢在必行,校長事先並不知道,現在不必再管,請校長回辦公室去罷。”他和其他幾位同學連請帶推地將蔡校長擁走,遊行隊伍在一片歡呼聲中,蜂擁般向天安門出發了。

1919年5月4日,在“五四”遊行中,軍閥政府派軍警抓走了32名學生,其中北大學生20人。當天晚上,蔡元培便邀請與司法部關係密切的王寵惠一起到北大和同學們共同商議營救之事。5月7日,被捕學生獲釋,蔡元培親自率領北大全體教職員和學生在沙灘廣場列隊迎接。大家見面分外激動,彼此相對欲言無語,許多人竟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