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經常同軍閥聯絡,為的就是想把他的理論同刀和錢聯絡起來。”“錢也有了,刀也有了,就有了1927年北伐的勝利。”馮總結道。

馮友蘭在昆明時,生活非常苦。抗戰後期通貨膨脹,什麼都值錢,就是錢不值錢。一個月的工資有幾百萬,不到半個月就用完了。於是聯大教師組織了一個合作社,公開賣文、賣字、賣圖章,馮友蘭賣字,可是生意不好,從來就沒開過張。

馮友蘭難得有真情揮灑的時候。一年春節期間,馮友蘭在店門鄧以蟄寓所與鄧、楊振聲及日本人小燻良四晤談,喝了12瓶黃酒,大醉。

在《三松堂自序》中,馮友蘭講了一件沈兼士講哲學史的趣事:給我們講中國哲學史的那個教授,從三皇五帝講起,講了半年,才講到周公。我們問他,照這樣的速度講吓去,什麼時候可以講完。他說:“無所謂講完講不完。若說講完,一句話可以講完。若說講不完,那就永遠講不完。”

海寧自沉,任公病歿,趙元任又寓居異域,避居西南聯大後,當年名震一時的清華國學院四大導師就剩下陳寅恪一個人了,因此被劉文典譽為“國粹”。聯大文學院院長馮友蘭已是位大哲學家,在清華也稱得上是上乘人物。但每回上《中國哲學史》課時,馮總是恭敬地跟著陳先生從教員休息室裡出來,一邊走一邊聽陳講話,直至教室門口,才打個大躬,然後分開。

聞一多和馮友蘭在西南聯大教書時,生活清苦。有次菜太鹹,馮說,菜鹹有好處,可以使人不致多吃。但聞卻用註釋家口氣說:“鹹者,閒也。所以防閒人多吃也。”

1948年馮友蘭從美國帶回一個冰箱,在清華是惟一的,大概全北京城也不多。後得知清華校醫院需要,當即就捐了。

俗話說:一個成功男人的背後站著一個偉大的女人。此話用在馮友蘭身上真是不假,而且站在他身後的不是一個女人,而是三個女人。馮老曾經題詩讚美在他人生路上,對他有重大幫助的三位女性。其詩云:早歲讀書賴慈母,中年事業有賢妻。晚來又得女兒孝,扶我雲天萬里飛。

馮友蘭兄弟姐妹五人,除了胞姐溫蘭早嫁、胞兄新蘭早殤之外,馮友蘭成為中國哲學界的泰斗精英,弟弟馮景蘭先生是我國早年有名的地質學家,妹妹馮沅君女士是我國現當代有名的作家和古典文學專家,這就是有名的“唐河三馮”。這都有賴於馮友蘭母親吳老夫人的培養和教育。

吳老夫人不但積極培養子女,而且還理解和支援他們自由戀愛、自主結婚。馮友蘭先生要帶著新媳婦任載坤回家省親,有人勸他們暫時別回去,怕他母親不讓兒媳婦出來工作。馮老說我母親肯定不是那樣的人。果然,在家沒住幾天,母親就“攆”他們走,並說:“我不要媳婦在家照料、伺候,只希望你們在外好好地做事,有了小孩我替你們照管。”

馮友蘭的母親吳老夫人從小教育子女要本分做人,踏實生活,真誠待人,唸書知理;她凡事為別人考慮得多,為自己想得少,馮友蘭事事不願麻煩別人這和馮母如出一轍。所以馮友蘭說她母親是封建社會的完美女性。而且馮母的良好品性對他影響很大:不但使他走出了失去慈父的陰影,而且使馮老走上了積極的人生道路。馮母對待生死很看得開,她曾對馮友蘭說及人生在世,不一定要長命百歲,最主要的是把要做的事做完了,走了也就無憾了。這種人生態度也影響了馮友蘭。

馮母逝世時享年83歲,馮友蘭幾經轉折回去奔喪,寫下了哀慟深情的《祭母文》以紀念他偉大而平凡的母親。他還在《先妣吳太夫人行狀》中說:先妣勵志於宗祠之修建,全功未竟而身先隕落,八十三年之人生如此終結,其莊嚴悲壯,又非僅以團圓終結者所可比擬。聞親族言,先妣入殮時容貌愉悅,尤勝平時,蓋死生之道先妣盡之矣。

馮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