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部分(第2/4頁)
章節報錯
置。
作為一個沙俄在遠東擴張的急先鋒,當旅順、大沽安排的差不多了之後,他自然而然也就把目光轉向了膠東,只是感覺便宜似乎來的太多了,倒苦於一時不好張口了,才忍耐至今。現在既然有了李鴻章的提議,他哪能不樂到了心裡去。
於是,透過簡單的“交涉”後,一支沙俄艦隊駛向蓬萊。先轉悠過長島,李鴻章接著又帶領顧問們登上了福山縣的北山。
北山原本是個無名的荒丘,因位置在北海岸,當地人習慣稱之為“北山”。明洪武三十一年,為防止倭寇襲擾,明軍在奇山北麓建起了奇山守禦千戶所城,與此同時,還曾在“北山”設定熨斗墩,亦稱狼煙墩臺、烽火臺,一旦發現敵情,晝則升煙,夜則舉火,以作為警報,因此又簡稱煙臺,當地人也就有稱呼“北山”為“熨斗山”或是“煙臺山”。
在此登高眺望了一番之後,在李鴻章的提議下,一行人馬就來到了威海衛。
一到威海衛,李鴻章那張總也把握不住的破嘴,就和在北山上一樣,開始沒完沒了地嘮叨了起來。並假裝風魔地在穆拉維約夫面前大賣自己的無窮知識和高瞻遠矚。
“綜覽大清海岸未來水師扼要之所,惟旅順口、威海衛兩處,進可以戰,退可以守。再往西南去的膠州灣雖好,可惜過大,軍費之投入令人望而生畏。威海衛相比之下,雖然也有工巨費之煩,總還能在一定的時期內承受的起。故盟軍先經營旅順,以為戰艦收宿重地,兼以遮蔽奉省,控制大沽的方法,鴻章以為甚好。挨我國之軍艦造出之時,再主修威海軍港不遲。”
李鴻章手裡的千里眼橫著一掃,極力地賣弄著,“這裡不僅與旅順口隔海相望,正當‘黑水洋航路’,軍事戰略位置至為重要自不用說,威海衛還具有天然形勝的良港。諸位請看,威海衛總體地理形勢為西面接陸,北、東、南三面臨海,沿海之海岸線又山勢起伏。更為鬼斧神工的是,威海灣是東向開口,港灣的南、北兩岸山勢逶迤,如同是人之兩臂東伸入海,攬一灣於胸前。西北兩面的高山,可有效地阻擋冬季來自西北方向的勁風,使威海灣成為北方少有的不凍港灣。距此數里之外,更有劉公島橫踞口門,為港灣天然屏障,且將港灣分為南北兩口。”
李鴻章把自己當時從書籍及山東同僚中搜集到的一些具有相當價值的情報稀里嘩啦倒完之後,禁不住很有些得意地看看穆拉維約夫,接著賣弄到,“司令官閣下,鄙人為了未來我大清水師的基地建設,曾經查閱過大量的相關書籍,這南北兩口之北口,水寬四里餘,南口則還有日島矗立其中央,左右又復分兩口,各寬五里,非常適合大型艦船出入。而劉公島前面的海域,則是優良的艦船錨泊之地。在威海灣南北兩岸與劉公島,均是山勢起伏的上佳防禦地形,更適宜佈置炮臺,進行要塞設防。因此,這裡完全符合作為一個水師基地所必需要具備的六大要素:一、水深不凍,往來無間;二、山列屏幛,以避颶風;三、路連腹地,便運糗糧;四、土無厚淤,可浚塢澳;五、口接大洋,以勤操作;六、地處海中,控制要害。”
李鴻章的洋文已經算是很流利了,儘管個別太專業的術語還說得不是十分明白,可對膠東半島垂涎已久的穆拉維約夫根本不用一邊兒嘮叨著的通譯,他也早就把一切都聽懂了。
他親切地拍著這位大才人的肩膀,連聲地誇讚到,“好,真是太好了。李大人是我在貴國所遇到的最有才識和遠瞻的官員。我絕對敢斷言,您必將成為您們的大清國的中流砥柱,這是毫無疑問的事情,任何人都改變不了。”
俄國人在自己佔了便宜的時候,是絕對不會吝嗇一些華麗的辭藻的,在這方面他們還是相當大方的。
得到了俄國司令官大人的誇獎,李鴻章差點兒就飄起來,他假模假樣地先是謙遜了兩句,隨後,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