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部分(第3/4頁)
章節報錯
了看腳下的硬石,又不無遺憾地搖了搖頭,“可惜啊,單是粗略地算上一算,就這南北兩口,也必須分築上大炮臺十餘座,方可憑以扼守。看看這遍山的都是石骨嶙峋,構築營壘總要先須鑿石填坡,翻山運土,僱夫募匠,施工倍極艱難自然不必去說,另外還有所需的各項物料,本地無從採買,還又須遠道購運,可想而知,所需一切應用經費實繁且巨。不然,鄙人真想現在就向朝廷提議了,先把船塢、炮臺諸項建立起來,等到訂購的軍艦一回來,這裡也就馬上能使用了。”
“不過,單單一個孤單的威海衛,在防禦上並不能保證絕對的完善,假使受到來自後背陸地的打擊……”
李鴻章瞅了瞅穆拉維約夫身後發出疑問的海軍上校巴魯什卡,腦袋搖得似個撥浪鼓,“沒有問題,除去加強為了抵禦背後來犯之敵的陸上炮位,在此地的北面和西南還有明代時修建的成山、靖海兩個衛所可用,背後還有文登營……”
穆拉維約夫望著滔滔不絕的李鴻章,咧開大嘴笑了,笑得是那麼的暢快。
一回到天津的駐華派遣軍司令部,穆拉維約夫立即至書普提雅廷、還有駐華公使伊格納季耶夫,經過短暫的籌劃,他們向大清國外交事務總理衙門及擔任議政王的恭親王奕忻,丟擲了一個為了加強大清國在膠東半島的海上防務,為了給未來的大清國宏大的水師提前安排合適的駐紮地,俄清兩國應立即聯合建設威海海軍基地的建議。
在建議藍圖中,為了顯示公正和俄國人的豪爽,沙俄們提出,海軍基地的建設雙方應對等投入,不過,鑑於眼下大清國的經濟陷於極端的困境,難以一時拿出這筆可觀的現銀,又為了加緊這一重要軍港的建設,保衛大清的海疆,俄國政府可以先行獨自支付威海衛第一期的工程費用。
在最後,沙俄們還慷慨地表示,當預計的全部三期基地建設工程完成後,俄國海軍僅僅有一個小小的要求,就是可以與大清國的水師共用、共管威海衛基地五十年。在這五十年中,俄國海軍可以無私地盡一切努力,幫助大清國水師成長為不僅是在遠東,也是在全世界能排得上號的強大海上武裝力量。之後,軍港主權全部將歸還大清國。至於俄國政府為此所作出的巨大經濟、人力和物力上面的投入,就算是贊助給大清國盟友了,或者說是租借威海軍港的費用也可以等等。
在建議的附件中,沙俄們還極其認真地開列了一長串所需要建設的專案,以及粗略的預算。諸如在劉公島、日島及陸路要建成二十幾座炮臺,擴建、新建船塢、碼頭,各種彈藥庫、屯煤所、機器廠,發電廠,還要建築俄清聯合艦隊總部、洋式海軍醫院、培養大清國海軍人才的水師學堂、水勇學堂、電報局等等。這些新玩意兒,足以吸引住大清朝官員們的眼球了。
不過,一接到俄國人的這套建議(或者說是要求其實更合適),大清的議政王奕忻可是頓時渾身就出了白毛兒汗,之後又是起滿一身的雞皮疙瘩。
起初迫於無奈之下割讓出去的黑龍江流域的大片土地,以及後來再租借出去的旅順和天津,叫他和他的朝廷已經被不少人罵的狗血噴頭了。單單就是這樣維持下去,倒是也好說,你們罵歸罵,我假裝聽不見算完,只要大清國能保住,暫時個人受點子委屈也值得,歷史畢竟總還是後人寫的,早晚會有人明白他們此時的一番苦心。可最可惡的還是俄國的那群混蛋,真是一點兒也不給他的大清朝作臉啊。哪裡只要有俄國人出現,伴隨著的哪裡就會有傷風敗俗、無法無天的事件出現,鬧得民怨沸騰,官員不滿。
這種情況下,如今再要把膠東這關鍵的海防地域交出去,他感覺只怕以後自己連出門都得加上一萬分的小心了。說不定什麼時候、指不定在什麼場合,背後就會有人突然上來給你一下子,整治你的人不僅是漢人,也許還會是滿人,或是蒙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