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民黨合併在即,已是大勢所趨不可阻擋,黨內投票也明顯偏向於楊兆麟出任新的國會議長和光復黨理事長,以利於兩黨合併。

汪系所代表的資本自由主義頗有被推倒的嫌疑,若非有皇帝承諾繼續保持他們這一派在黨內和中央內閣的平衡,汪系大有退出光復黨自組自由進步黨的計劃。

宋彪皇帝的黨派政治平衡手段歷來是帝國黨政穩定至今的關鍵之所在,此也是眾所周知之事,正因為皇帝的存在,各派系才能維持今日的平衡,以及保持著合作團結和內部爭議不停的局面。

汪兆銘已經開始籌備人員和各方面工作,準備前往日本處理那邊的各種棘手問題,在陳武總司令先回東京後,宋彪也在宣政園召見了汪兆銘,就日本那邊的問題做了一番更為深入的討論。

兩人的觀點大體一致,都感覺日本的問題可能要花費很長時間和很多的精力才能處理妥當,這就意味著帝國在日本的佔領期將會非常長,如果情況不太好,工作不順利,佔領期甚至能長達幾十年之久。

這當然不是什麼好事,但是帝國也絕對不會做功虧一簣之事,既然已經挖了九千九百尺深的坑,就絕對不會放棄最後一百尺,堅持到底才能迎接最後的勝利,以及帝國最終想要的結果。

仗都打了,錢也花了,人也犧牲了十幾萬,宋彪皇帝是有決心的,哪怕是花二十年的時間佔領日本長期整治,他也要將日本問題糾正。

他不求中日永無戰爭的這種目標,他只希望近百年內,關於中日過去五十年誰對誰錯,誰活該,誰自找的這些問題都能理清楚,讓日本安分守己的別折騰。

帝國絕對沒有扶持日本再牽制美國的計劃,所以,帝國也一定要自己擁有北海道和千島群島,從戰略上對美國形成足夠的牽制作用。

只要有北海道這個立足點,帝國就能牢牢控制著整個北太平洋。

這是非常重要的一點,絕對不會讓步。

至於終結日本天皇制之事,帝國也堅決不會做任何的讓步,哪怕是再打十年戰爭,帝國都不會做出讓步。(未完待續。)

第332章 古列斯坦王宮

1941年的中華帝國真是個多事之秋。

在這一年裡,帝國不僅要處理日本戰後事宜,還要抓緊時間同英國就亞洲殖民地問題舉行新一輪的談判,推進亞洲的去殖民化程序,帝國內部政治則正處於一個推陳出新,奠定未來數十年根基之時。

這三件事,沒有一件事是簡單的。

雖說英國目前已經同意了亞盟在5月份提出的二次決議的三個條件,現在同亞盟之間只剩下哪些地區及國家先自治或獨立的問題,以及英國去亞洲殖民化的程序是十年、十五年,還是二十年的問題,但對中國來說,如何平衡和分劃這些新獨立自治的亞洲國家則是一個新的龐大議題,將會佔據帝國近些年外交議程的一半數量。

在這些問題中,最棘手的三個問題是印巴分治、印尼分治和阿聯酋的問題。

帝國主導政策的目標是將大英帝國殖民統治下的印度分劃為印度、巴基斯坦、旁遮普、阿薩姆、孟加拉、吉爾卡德五個區域,巴基斯坦和阿薩姆先行獨立,旁遮普和孟加拉邦自治,以卡爾瓦爾人、蒙達人、普米加人等部族為主的吉爾卡德地區設定為吉爾卡德邦,同樣自治。

帝國對印度的資源調查還是很深入的,對於整體礦產資源佔印度1/3以上的吉爾卡德部落地區垂涎已久,根本不考慮讓這一地區繼續保留在獨立後的印度國土中,同時,分割印度,以避免印度未來挑戰帝國在亞洲的統治地位也是最為現實的事情,而英國則恰恰相反,他們希望保留一個更完整的印度牽制中國,但同時認為印巴之間的民族衝突使得兩個地區難以固定為一個穩固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