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部分(第3/5頁)
章節報錯
雙方在不斷的爭議中。逐漸傾向於選擇另外一種方案,即將印度分離為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三個主體國家,孟加拉採取聯邦體制。將孟加拉、吉爾卡德、阿薩姆納入一個國家,而中國則強調將奧里薩邦也納入這個國家。
這就是所謂的第三條路——大孟加拉國設想。
這個設想得到了兩國高層的一致共識,唯一的爭論在於奧里薩邦的歸屬,從宗教和國情上來說。奧里薩邦應該屬於印度,但是從地理上來說,帝國所堅持將奧里薩劃入孟加拉也有一定道理。
最重要的一點是奧里薩同吉爾卡德地區一樣。也是礦產資源最為豐富的地方,並且屬於一個高原地區,彼此相鄰。
其實對帝國來說,這個問題對於帝國的長遠挑戰甚至要高於納粹德國所能帶來的威脅,而帝國現在也確實有機會很好的解決這件事,所以在警告法國,並承諾給予所需要的援助之外。帝國幾乎將主要的外交工作都針對這個問題。
分裂印度。
這就是最現實的工作。
至於在歐洲方面,帝國派遣以劉賡雲上將為首的軍事訪問團緊急抵達法國,為法國提供軍事建議,協助法國抵禦可能到來的德**事進攻,而英國也同樣在密切的關注此事。這是雙方在印度獨立問題上開始日趨妥協的主要因素。
納粹德國正在成為主導中英談判的第三方勢力,雖然德國表面上並未介入此事,但他們的軍事行動正在極大的牽制中英兩國的焦點。
這是事實。
在日本方面,汪兆銘所組織的日本資政顧問團已經抵達東京,負責協調東北軍司令部和日本臨時政府之間的工作,以及穩定日本國內問題等等。
出於多方面的考慮,特別是考慮對歐洲、亞洲盟國、日本、美國的軍事實力展示,帝國重新組建了中央航空聯合艦隊,以6艘東北級航母為主體進行環球訪問,第一站就是日本,隨後前往印度、伊朗、沙特,最後抵達歐洲,如果有需要,中央航空聯合艦隊將會在法國駐紮較長的時間以威懾納粹德國,或者常駐伊比利亞半島、瑞典,至少警告納粹德國不要將戰火涉及帝國利益最為深入的瑞典、西班牙和葡萄牙地區。
至於帝國在法國的投資和正常商業利益,恐怕是真的顧及不了,只能等到戰後再算帳。
在蘇聯佔領區,一方面是大規模的清洗工作,另一方面是分裂工作,還有更多的對納粹德軍的警戒工作,真是同樣不能讓帝國疏忽。
多事之秋。
真的是多事之秋。
世界霸主的煩惱之事歷來都是很多的,因為你在全球利益涉入的最深,每個地方都有你的利益,你就必須在每個地方維持秩序,保護你的利益。
這是一件多麼幸苦的工作。
防範世界走向混亂之時,帝國還要派遣裕華皇儲在副外長的陪同下訪問美國,繼續加強中美在反歐洲擴張主義及反亞洲殖民主義上的合作關係,隨時準備對英法提供援助——如果英國最終確定要對德國開戰,以阻止納粹德國的歐洲擴張主義蔓延的話。
……
7月份通常是皇室前往廬山或者承德度假的時節,但在這個特殊的一年裡,宋彪皇帝做了一個很突然的決定以應對歐洲可能到來的鉅變,他在喬貴妃和長女媛媛公主夫婦的陪同下,前往歐洲訪問。
這是華皇登基以來的第三次訪問歐洲,恰好是平均每十年訪問一次。
此次訪歐,宋皇帝並不寄希望於解決問題,而只是想要爭取時間,儘可能的拖延和暫時阻止德國進攻英法,同時又將這種德法戰爭的可能性延續下去,因為這個時間段維持的越長,對帝國而言就越有利,特別是在對英談判殖民地問題上,帝國明顯佔據了更多的優勢。
在抵達英法訪問之前,宋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