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偵察車、排雷車、指揮車、防空車、坦克殲擊車、裝甲運輸車、雷達警戒車,甚至連炊事連、醫務連都有專門的戰地後勤車。

透過大量的演習測驗,帝國陸軍目前的主要作戰思想和戰術是要求坦克部隊更為集中的使用,每一場戰爭中都會動用幾個坦克師,或者是坦克旅作為衝鋒力量負責撕破對手的防線,而裝甲步兵團則在坦克團及本團各營下屬坦克連的配合下協同前進。

在正面戰場上。裝甲步兵戰車一定要在坦克的保護下協同作戰,任務是配合坦克作戰,而不是承擔作戰的中心,但在整個大戰役中,數量眾多的裝甲步兵戰車卻要起到關鍵的主力作用。

戰術上。步兵不是中心,戰役上,步兵又是主力。

帝國的陸軍作戰思想其實很簡單,一句話總結下來就是“裝甲車輛要成體系的實施綜合作戰,坦克和火炮則要儘可能的集中使用,重點作戰”,同時,機械化率越高,作戰的速度就越快,效率就越高。

對於機械化領悟的深入和細化程度,不管是蘇聯紅軍和納粹德軍,都遠遠未能達到帝國中央陸軍的水平。

在趙庭柱這位大機械化陸軍變革的鼎力支持者看來,蘇聯紅軍的機械化工作實在很一般,數量雖然是不少,其實還處於一個比較低的階段。

對於新服役的mbt35主戰坦克,趙庭柱將軍也是非常滿意的,基於mbt33主戰坦克的基礎上再次大規模升級改進的這一新型坦克擁有更為強大的引擎和更為靈活的變速箱,以及更為穩定的扭杆懸掛系統,更新穎更大口徑的線膛炮,包括更為犀利的脫殼穿甲彈。

相比最新的mbt40坦克肯定是有較大的差距,優點在於造價適中,產能巨大,如果帝國全力推進,mbt35主戰坦克的年產量有可能突破3萬輛,即便是現階段也達到了1。2萬輛/年的高速水平。

這種產能上的巨大優勢使得北方聯軍目前已經擁有5870輛mbt35,以及超過7700輛mbt33和不低於4千輛的mt22輕型坦克。

北方聯軍目前轄編的坦克團達到了22個,各型號的裝甲車則多達7。3萬輛,軍用卡車總數11。4萬輛,總兵員規模接近200萬,按照帝國陸軍的標準,聯軍的總機械化率接近75%。

這是北方聯軍在一個月實施千里大作戰的基礎。

對於戰爭的瞭解,趙庭柱就像是種地老農民深知莊稼的好壞一般,心中胸有成竹,他很清楚自己的部隊能做到什麼,不能做到什麼。

趙庭柱今天到第一裝甲師是來見衛立煌和黃百韜的,釜山戰役結束後,黃百韜就帶著第四裝甲師從朝鮮戰場撤離,調入新西伯利亞軍區,現任北方聯軍第一集團軍司令官,軍銜也提升為陸軍中將。

年初就調入新西伯利亞軍區的衛立煌,從朝鮮戰場撤出之後就提出了“綜合作戰整編團”的新戰術構想,類似於70年代現代軍事發展的合成營理論,只是衛立煌還沒有考慮那麼遠,而且,合成營理論也並不適合大規模機械化軍團的作戰。

朝鮮戰爭的很多經驗教訓已經讓衛立煌意識到大機械軍事必須繼續細化,單純的坦克旅、坦克團、裝甲步兵團在實際作戰中不僅功能單一,也很容易被剋制。

雖然在整個中日戰爭中,只有少數裝備精良的精銳日軍師團對帝國陸軍造成了威脅,但是日軍的整體裝備水平和德軍、蘇聯還是不能比擬的,對衛立煌來說,這就意味著帝國陸軍在大規模的軍事進攻蘇德過程中。很容易遭到較大的創傷。

他的解決方案是基於陳武上將的基礎上,繼續細化機械化的變革,籌建一些具備綜合作戰效能的團一級作戰單位。而在朝鮮戰場上,陳武上將的東北國防軍已經在中央軍部的批准下實施合成營的改編和測試,效果是很良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