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拿回家,興沖沖地交給母親。但母親卻嚴肅地說:“沒有全體隊員的共同努力,你能獨立贏得比賽嗎?你怎麼能獨佔這些錢呢?”貝利愣住了。是啊,在球場上,如果隊友們不齊心協力,相互助攻、攔截、傳遞,就算自己是一個天才,也未必能將球踢進對方的球門呀。貝利的臉發燙了,他把錢分給了小夥伴們。

後來,貝利被推薦給巴西國家隊。作為神射手,他在賽場上經常遇到對方的侵犯和嚴密防守。他一邊刻苦訓練,用更高的球技帶球過人,躲避對方的搶鏟。他更加註重和隊友的默契配合,他顧全大局,從不吃獨食。教練放心,隊友也放心,每次比賽他都是場上的核心。

有一年巴西隊在第三次奪得世界盃的比賽中,貝利接到隊友一記妙傳,在後衛隊友的“掩護”下,帶球強突過對方兩名後衛,起腳勁射,球在空中劃過一道漂亮的弧線,擦柱入網……那一刻,全場沸騰了,世界為之沸騰了。因為這是貝利足球生涯中踢進的第1000個球。他創造了足球史上的神話,被譽為世界上最偉大的天才球員。

接受媒體採訪時,貝利擁著他的隊友們說:“我不是天才。天才一個人創造不出美麗的神話。一個人的成功,離不開團隊合作的力量——這是我母親從小就教給我的道理。”

培養孩子的同情心

同情心是人類最美好的品德之一。兒童心理學家研究表明:同情是孩子的天性。嬰兒一歲前就對周圍人的情感有相應的反應,如果旁邊有人哭,他也會跟著哭;稍大一點時,孩子看到別人哭,會拿自己喜歡的東西去安慰。這些都是孩子人性中善良與愛心的自然流露。

但是,如果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沒有得到很好的培養,那麼他的同情心就會逐步消失。我們在生活中經常可以看到一些孩子以自我為中心,不替別人考慮。例如在吃飯時,總是獨佔最好的菜;看電視時把遙控器操縱在手裡;甚至不容許媽媽把食物送給客人分享。之所以出現這種現象,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父母忽略了對孩子進行同情心教育。

第二章 塑造孩子良好的品性(12)

當今的孩子大多是獨生子女,被人捧著護著,家中沒有兄弟姐妹,缺乏與兄弟姐妹共同生活的經驗,也就缺少互愛互讓的品質。屬於他的東西從不需要分給別人,不屬於他的東西長輩會千方百計為他弄來。此外,有些父母本身的道德品質就不高尚,喜歡與人斤斤計較,愛佔小便宜,為人吝嗇、刻薄,沒有愛心和同情心,父母的這些不好的品質也會影響孩子,使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逐漸失去同情心,而變得冷漠、自私。因此,父母一方面要教育孩子從小就要學會對別人付出,同時父母也應該以身作則,要對他人有同情心。

生活中,父母要教育孩子對逆境中的人表示自己的關心,並給予必要的幫助。父母要讓孩子明白,幫助他人其實是幫助自己,因為一個人在他人遭遇困難時袖手旁觀,或是避而遠之,就不會贏得人們的喜愛,更為重要的是,在自己遇到難處時,也不一定會有人幫助,因為沒有人喜歡和一個冷漠的人打交道。

作家法狄曼說:“如果世界上只有我一個人獨處,便不能保全自己的生命,也不能發現自己的真正價值……我們只能用極抽象的方法去愛整個人類,但是我們至少可以不漠視他人。我們可以培養對他人的關心,常常用各種方法和他人產生聯絡。文明究竟是什麼?當然是指人們努力要脫離原來冷淡、漠不關心的孤立狀態。”

父母要提醒孩子,“勿以善小而不為”,因為再微不足道的善事,都能給他人帶來好處和幫助。一個人付出什麼,就會收穫什麼。那些受到我們恩惠的人,會對我們心存感激,這樣,在我們有困難時,也會得到他人的幫助。

小故事

毛澤東的母親文七妹雖未曾念過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