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讓大明王朝商腦筋的反而不是“諸華”,而是南洋、中南半島和南亞甚至是西亞還沒有完全征服的諸夏國或屬國。就在朱濟世和朱國衛討論佛經的時候,大明宣武皇帝已經吃完了晚飯,正在紫禁城裡和首相潘祖蔭商量這些讓人頭疼的難題。

朱國雄嘆了一口氣,“說真的,當初打地盤的時候都挺高興的,現在要管理那麼一大堆爛攤子就只剩下頭疼了。而且這些地盤又不是大明的,真不知道圖個啥?”

“皇上,其實這堆爛攤子都是我們自己搞出來的,洋人治理的時候,那些地盤大多富得流油。”

潘祖蔭也有些牢騷話。這個“我們”其實是指大明太上皇帝,都是他一定要把南洋諸島和馬來半島的土著遷走,再從別的地方移民過去。這麼一折騰,把好端端的地盤都給毀了。

“現在咱們搞得那叫長治久安,要不然幾十年後南洋會有幾億土著的。”朱國雄皺眉想了想,頓時不寒而慄,“真要是那樣,咱們的麻煩更大,那麼多人是養還是不養?”

潘祖蔭搖搖頭,“這個麻煩的確不能推到將來……只是眼下有的好頭疼了。”

“……至少要頭疼20年!”朱國雄搖搖頭,“遷移人口,建立政權,整理土地,吸引華人,發展產業,沒有20年是不會有多少成效的。還好太上皇不打算再打下去了,否則就有更多的爛攤子要收拾了。”

“那麼說暫時不會和羅馬開戰了?”潘祖蔭臉上頓時浮現出了喜色,在這場歷時2年的世界大戰中,大明國內日子最難過的就是他這位內閣左相了。維持戰時經濟的重擔都壓在他的肩膀上,而且潘祖蔭的理財思路也比較保守,不是那種敢放開手腳印票子的主兒。過去的兩年,他一直都在使勁渾身解數控制財政赤字。不過還是累積了超過50億元的赤字,現在又因為南洋諸島的人口遷移政策以及由此引發的南洋諸國經濟復興,和諸島長期駐軍(諸島人口不可能全部遷走,由強制遷移引發的游擊戰爭不知道要持續多久?)看著又是個無底洞。如果再要準備和羅馬的戰爭,他這個左相恐怕只有請辭一條出路了。

“羅馬應該是不會打了。”朱國雄沉著臉,“都快打出3個社會主義國家了,難道還想打出第4個、第5個不成?太上皇知道內閣的苦衷,寧願30年後再打,也不願意讓戰爭繼續了。”

從軍事角度出發,或許是挾大勝之威一路打下去為上。但是從經濟、政治角度出發,如何消化已經到手的勝利果實,恢復戰爭給經濟帶來的創傷才是主要的。而且目前爆發在歐美的赤色革命浪潮也不容小覷,光是美、英、俄三個社會主義國家已經夠讓人頭疼的,要是把羅馬東帝國和德意志帝國、奧地利帝國都打成了社會主義,朱國雄的皇帝寶座還能穩當?

潘祖蔭端起茶盞喝了一口,放下茶盞後又問朱國雄,“皇上,俄國那裡還要干涉嗎?西華王剛剛發了電報過來,說是已經有2個軍準備就緒,隨時可以出發,只是軍費有所不足,希望我們能資助2000萬元。”

說著話,潘祖蔭取出一份電報抄件遞給了朱國雄。

朱國雄瞟了一眼,“這個朱子軒(朱國軒)就知道找朕要錢!”他嘿的笑了一聲,“上次讓他出兵波斯已經給了3000萬,現在又來要了。”

其實朱國軒也是沒有辦法,西華雖然位列五華,但是經濟卻不很發達,比日本、朝鮮、暹羅這三個諸夏國都不如。而且又要長期負擔鉅額軍費,財政一直入不敷出。如果不向大明要點錢,根本就承擔不起出兵波斯和西伯利亞的軍費。

“皇上,如果不打算干涉俄國革命,就佔點地盤的話,倒也用不著出那麼多兵。”潘祖蔭也不願意給錢,2000萬雖然不是大數目,但這僅僅是個開頭,俄國內戰才開始呢,沒有兩三年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