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第3/5頁)
章節報錯
周暉:《制度變革過程中工人階級的內部分化與認同差異》,轉載自《中國農村研究網》,文章來源://�ccrs�org�cn/big/zdbggczgrj�htm。所謂自我認同,指的是“個人對自己在社會階層結構中所佔據的位置的感知”。Jackman; MR; & Jackman; RW; “An interpretation of the relation between objective and subjective social status�”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vol�38; 5 (October; 1973); pp�569~582�而社會認同則是有關某個群體的共同認同。它強調群體成員之間的相似性以及群體成員相信他們之間所具有的某些共同性和相似特徵。兩者是辨證的統一。自我認同融合了個體的各種社會認同成分(如性別、年齡、民族和階級等等),是各種社會認同要素在個體身上的結合Fornⅲ黶; Johan; op� cit�; p�233�:一方面,任何自我認同均是在社會認同條件下的認同,離開了社會認同的自我認同是不存在的;另一方面,社會認同就存在於某一群具有自我認同的個體當中,社會認同並不排斥自我認同的存在。
中國中產階層的崛起及其認同困境
中國實行改革開放以來,社會上少部分人作為改革的最大受益者而迅速致富,這部分新富的人群,有學者稱之為中國的中產階級。當然,中國目前的所謂中產階級與國外那個經過充分工業化後出現的中產階級顯然不能同日而語。社會學者劉玉能指出,中國的中產階級(Middle Class)又稱中產階層或中間階級,是一個社會學概念,它並非指馬克思主義就所有制關係意義上的階級,而是指社會上具有相近的自我評價、生活方式、價值取向、心理特徵的一個群體或一個社會階層。傅宏波:《正在崛起的中國中產階級》,轉引自《中國財經資訊網》,文章來源://info�news�hc360�/html/001/002/003/013/41012�htm。在國人的意識裡,“中產階層”更像是一個文化概念,而不是社會等級的分層標準。中國新聞社:《中國新中產階級崛起》,文章來源://hr�cyol�/gb/rencai/2004…05/14/content_212700�htm。
馬克思主義認為,階級意識具有能動性,它可以反作用於經濟基礎。東西方的歷史實踐均表明,並非“一定的經濟發展水平、尤其是人均收入水平”就必然導致“一定的經濟社會結構、一定的社會力量對比”,政治制度與意識形態的因素同樣可以發揮決定性的作用。所以王思睿認為:“經濟發展並不會自動造成中產階層或中等階層的成熟壯大。如果沒有憲政民主制度的政治約束與利益磨合,沒有理性、寬容、合作的普遍社會心態,經濟發展所造成的每一次社會結構調整,都有可能擴大社會的兩極分化乃至導致社會斷裂,而不是橄欖型社會穩定結構的形成和鞏固。可以這麼說,意識形態和社會心理既是民族形成的一個決定性因素,也是階級形成的一個決定性因素。”王思睿:《“中產階級”如何形成——兼與洗巖商榷》,文章來源://club�cat898�/newbbs/dispbbs�asp?BoardID=24&id=10361&replyID=10361&star=3&skin=。
反觀當今中國社會,由於歷史的原因,“階級”一詞在年齡稍長的一些人那裡是很忌諱的,似乎一談階級,立刻就回到了“劃階級,講成分”的年代。因此,儘管許多人認為當前社會資源佔有的不均等是一種客觀事實,但對於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