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部分(第4/5頁)
章節報錯
了。
何謂“賢”?有德又有才者方可稱為“賢”。所以這些年來,他一直表現對上恭敬有禮,對下體恤有加,對兄弟謙讓照顧,勤勉愛民,恩被四方,這才方在民間和朝堂上落了個“賢軒王”的美名。然而光有賢名卻還不夠。頭頂上還有一個既是嫡又是長地太子居高臨下。不過幸好,幸好坐在太子位子上面的是那個剛愎自用,整日裡只懂得擺威風呈氣勢的宇文堅。他運氣好,既佔了長子地位子。生母又是中宮皇后,這個太子位子得來的太容易。然而有時候越是容易得到的東西就越容易失去。也不過是略施小計而已,輕輕鬆鬆就叫先帝爺一紙詔書廢了宇文堅這個嫡長子。
長子已經出局,他這個賢子卻還是不能夠大意,因為除了宇文堅。還有一個同樣為嫡子地四皇子宇文焉也包括在儲君之選裡面。他不能急,不能躁,越是這種時候越是要忍耐,萬萬不能叫宇文焉看出來他也有奪位之心。他要表現得胸無大志,整日裡只耽於聲色犬馬靡靡之音,而無心問鼎皇位。只有這樣,只有這樣才能叫對手對他不屑一顧,從而放下戒備之心。
而宇文淵這個二哥真是可愛地緊。他正愁該如何打消四弟宇文焉對他地戒心。宇文淵就不失時機地跳了出來爭儲,正好成功地轉移了宇文焉地視線。宇文淵要是不跳出來,天知道他還要多花費多少心思才能瞞過他那個精明的四弟宇文焉的眼線;宇文淵要是不跳出來,他又怎麼可以輕而易舉地假借他人之手,扳倒宇文焉這個勁敵呢。
自古鷺蚌相爭,漁翁得利。天知道有多少有關宇文焉的訊息透過他的口傳到了宇文淵的耳中,又有多少關於宇文淵的機密透過他地手傳到了宇文焉的手裡。當那兩個人爭得不可開交之時,自然便都起了討好拉攏他的心思。
天下兵馬大元帥,雖然是宇文淵保的本推薦的他,可要不是宇文焉也存了讓他掛帥領兵的心思。在先帝爺面前,在朝堂眾臣面前,跳出來參上一本,他手裡那塊金雕玉琢的帥印怕就握的不是這麼牢靠了。
而他。也正好藉此機會,不僅可以一勞永逸地解決了戈特國這個攪擾了熙澤一百多年的憂患,還正好在他頭頂那個“德”字光環上頭再添一個“才”字光環,德才兼備,正好是個“賢”字。更重要的是,這調控天下兵馬地大權可就牢牢地掌握在他的手裡了。事情萬一有變,至少他還有兵諫逼宮這一下下之策可行,不至於走投無路束手稱臣。
依照今天的形勢看來。他不在京城的這段時間裡,宇文淵做地很好,好到居然能夠順利地替他扳倒宇文焉,成為最後一個跟他爭奪皇位的皇子,這倒有些出乎他的意料之外了。
不過這樣更好。如果最後剩下的是宇文焉那個嫡子,他還要再多費點力氣好生尋些由頭不顯山不露水地扳倒宇文焉。但是倘若剩下的是宇文淵。那他就可以說已經沒有什麼可擔心的了。
宇文淵生母地位低下。至今封號不過是一個小小的玉嬪,既不是長子又不是嫡子。又素無賢名,名不正言不順,拿什麼和他爭!
也許,宇文淵也想到了這一層,又忌憚他的軍功,生怕先帝爺會因為他立下地汗馬功勞封他做太子,索性一不做二不休,早早用重金收買了先帝爺身邊的莫大林莫公公。這邊先帝爺一病危,那邊宇文淵已經從莫公公嘴裡得到了訊息。許是估摸著先帝爺這一病就再起不來了,事不宜遲,遣了莫大林假傳聖旨哄他孤身入宮,自己則早早安排下了刀斧手候在半路,只等著截殺了他,再闖到先帝榻前逼宮,到那時,宇文堅被廢,宇文焉受挫,五弟無能,而他已死,先帝的幾個兒子裡面能夠繼承大統的人選便只剩下宇文淵了,先帝就是想不立都不行!
打得多麼精明的算盤啊。可惜啊可惜,到頭來還是功虧一簣。可惜啊可惜,枉宇文淵一世英明,卻忘記了熙澤國這三十多年來掌管禁軍的統領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