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科技進步的犧牲品,它也應該在現代化程序中不斷發展、完善,

並以自己的功用來促進科技進步和社會和諧。換言之,科學技術和心

性人倫的共同進化,才是人類社會現代化程序的全部本質” 。文化

保守主義學者張君勵,早在半個多世紀以前就曾指出:“現代化的程

序應從內在的思想著手,而不是從外在開始”。此話雖嫌矯枉過正,

但強調“現代化意識”的重要性,是十分深刻的。

和自由主義知識分子不同,以梁漱溟為代表的文化保守主義者並不僅僅紙上談兵,而是在中國農村搞了長達十幾年的“鄉村建設運動”,此舉,被稱為“儒學現代化運動的實踐”。我們把梁氏的理論與“鄉村建設運動”聯絡起來,或許更能瞭解文化保守主義的歷史地位和認識價值。

梁漱溟為什麼要搞“鄉村建設運動”呢?他在1934年12月寫的《鄉村建設旨趣》中說:“近代西洋文明來了,逼著中國往資本主義工商路上走。……八十年來,除了鄉村破壞外,沒有都市的興起,……不見新工商業之發達”,因此,他主張中國應當走一條不同的現代化之路,“這一條不同的路,便是從農業引發工業,農業工業為適當的結合,以鄉村為本而繁榮都市,鄉村都市為自然均實的發展”,“我們只有向著創造新文明去努力才可以救中國” 。由此可見,梁漱溟所說的:“中國問題的內涵,雖包有政治問題經濟問題,而實則是一個文化問題”,所謂“文化問題”不是僅指窄義的文化,而是含蓋了廣義的“意識觀念”。梁漱溟的“救國之路”,雖然迴避了20—30年代的中國當務之急——社會革命問題(他不贊成和反對武裝革命),但在探討中國現代化道路上,不乏真知灼見:其一,中國應該走與西方不同的,有中國特點的現代化之路;其二,中國的現代化,應該考慮農業所起的重要作用;其三,以農業的發展促進工業的發展,工業與農業密切結合;其四,城市與鄉村均衡發展,二者不可脫節;其五,“現代化意識”在實現現代化中佔有重要位置。

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文化保守主義的價值與貢獻(2)

不必諱言,梁漱溟政治上是個改良主義者,不贊成搞階級鬥爭,反對暴力革命。他曾說:“要想消除共產黨的農###動,必須另有一種農###動起來替代才可以。我們的農村組織除了一面從地方保衛上抵禦共產黨外,還有一面就是我們這種運動實為中國農###動的正軌,可以替代共產黨” 。我們以他在政治層面上的表態,代替“鄉村建設運動”的總體指導思想,進而全部否定梁漱溟的“鄉村建設”理論思想,則有失片面。在這個問題上,中國共產黨的領袖毛澤東抗日戰爭初期的表態,還是公允的。1938年1月,梁漱溟訪問延安,向毛澤東宣傳他的鄉村建設理論。毛澤東於百忙中詳細閱讀了梁漱溟的書,並且說:“你的著作對這個社會歷史的分析有獨到見解,不少認識是對的,但你的主張總的說是走改良主義的路,不是革命的路。改良主義解決不了中國的問題,中國的社會需要徹底的革命” 。

1927年大革命失敗以後,一般知識分子不滿意國民黨反動派的專制統治,又不贊成共產黨領導的土地革命運動,他們想找第三條道路,正是在這一歷史背景下,鄉村改良運動蓬勃發展起來,梁漱溟是這一運動的倡導者。1930年時任山東省主席的韓復榘,電召梁漱溟商議在山東開展鄉村建設運動。1931年6月,在鄒平縣正式成立山東鄉村建設研究院。梁任研究部主任,後任院長。1933年8月,山東省政府劃出菏澤縣為鄉村建設實驗區。一時吸引許多青年知識分子來到這裡,“他們主觀上是企圖改造鄉村,改造中國,他們不是為著掩護地主資產階級,甚至不是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