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部分(第4/4頁)
章節報錯
不可能的。而且在十年內將不能同晉爭諸侯了。後來,鄭在請示晉同意後,於同年秋,子產陪同鄭伯(鄭簡公)朝楚。魯襄公,陳侯、*公與許男也緊隨其後一同前住朝楚。
十一月癸巳(二十五日) ,周靈王(姬洩心)崩。在魯襄公一行達到漢水時,楚康王就死了,魯襄公就想折回,不欲朝楚。叔仲昭伯堅持前往,以為朝楚不是為楚康王一人。縱然楚王死,也應當朝楚以踐約。而宋向戌覺得,是因為個人原因而弭兵朝楚,而不是因為楚國。因而就讓*公折反不朝。緊接著,楚令尹屈建也死了。
楚康王在位十五年(…559…545),在伐吳上,是取得了 基本成功的,不僅打敗了吳人,還滅的舒鳩,但也有無功而返的時侯,而且還因此葬送了令尹子囊。在與晉爭諸侯方面,除最後的弭兵外,沒有取得大的進展,對鄭雖然開了軍事行動,但並沒有逼迫鄭親楚。反而讓鄭剷除了內部的親楚派。與晉只發生了一次規模不大的湛阪之役。雖然戰敗,但影響不大。內政上,楚康王時期的五個令尹子囊、子革、薳子馮,子南,子木,除子南外,其它皆可稱賢令尹,尤其是司馬蒍掩“庀賦、數甲兵”,加強了楚國的內部治理,提升了楚的國家實力。
“向戌弭兵”算是楚康王時期,最大的外交成就,成功與晉“諸侯交相見”、又在盟會上爭先成功。不僅與晉取得了同樣的霸主地位,獲得了諸侯朝楚的實惠,而且,更重要的是,經過這次盟會,楚徹底得到中原諸侯的認同,不再把楚視為蠻夷之國了。這種認同,既是楚與華夏政治軍事文化方面衝突與融合的結果,也是楚國各代君臣親華北進目標的實現。這之後,楚與中原的交融更頻繁了。。 最好的txt下載網
六、會申伐吳(3…6…1)
六、會申伐吳(3…6…1)
楚康王逝世後,其子熊員(《左傳》為麇)立,是為郟敖。郟敖在位四年(…544…541),《史記》記載在其三年時,任用其叔父公子圍為令尹。楚康王有一共有四個兄弟,公子圍、子比、子(上析下日)、棄疾都非常寵愛。還在郟敖二年的時侯,公子圍殺了大司馬蒍掩,並奪取了其財產與田地。當時,申無宇(芋尹)就預料,楚國將有事,因為,他覺得,公子圍作為令尹,應當行善,搞好上下左右的關係,而不是殺大臣,因為這樣做,會減弱王權。因為,他預料:“王子(公子圍)必不免”,而且會危害楚國,危害國家當然會遭到人民的唾棄,當然難以免禍。至於公子圍何時當上令尹,《左傳》與《史記》有異。筆者傾向於《左傳》。同樣,隨同衛襄公(名惡)朝楚的衛大夫北宮文子,也透過他的觀察,也覺得公子圍雖然似君,但無威儀。似君,就是言行舉止表現出想當國君的樣子,但卻沒有國君的威儀,意思是說,形象不太好,這樣老百姓就不能效法。
郟敖四年正月,公子圍奉命使鄭,這次訪鄭,是一次多邊盟會。參加的諸侯及其代表有,晉趙文子、楚公子圍、齊大夫國弱、宋向戌衛齊惡、陳公子招、蔡公孫歸生、鄭罕虎以及不知名的許、曹二國代表。十國諸侯會於虢(東虢,為鄭所並,今河南鄭市北古滎鎮。)公子圍使鄭,一是與諸侯會,二娶鄭公孫段之女,伍舉為副使。對娶親,鄭人很擔心,公子圍趁機襲鄭,在楚國方面,要求進城居於專門為使用權節準備的館舍時,就派行人子羽婉拒的楚人的請求,就讓公子圍等館於城外。當時的禮節是先下聘禮,然後迎親。在聘禮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