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部分(第3/5頁)
章節報錯
來:“你的意思是,要定都上京?”
趙佑熙低頭朝她臉上看了看:“你不喜歡嗎?其實我也不喜歡,我們南都多好,溫暖溼潤,水秀山明,上京又幹又冷,只是父皇……”
聽他語意猶疑,俞宛秋接過話頭說:“父皇希望遷都上京對不對?”
趙佑熙“嗯”了一聲。俞宛秋道:“父皇有父皇的道理,人都是有心理定勢的,梁定都上京百餘年,上京作為帝國都城在國人心中具有特殊意義,代表了皇權正統。”
趙佑熙補充說:“上京對我們趙國的初祖,同樣具有特殊意義。”
“是的”,俞宛秋輕聲謂嘆。想到那個被自己生父和繼母趕出上京,被迫改姓,被迫放棄唾手可得的太子之位,帶著他族靈位遠徙南國的梁興邦,他臨死前念念不忘的,是不是迴歸自己本族,奪回上京皇宮中那個原屬於他的寶座?
兩人靜默了一會兒,趙佑熙怕妻子不開心,笑著勸慰:“也沒什麼,等攻下上京,我們就把父皇和堯兒接回來,讓他們在上京坐鎮,把南都當成陪都,我們倆就繼續住在南邊好了。”
“真的呀?”俞宛秋語帶驚喜:“那我們春夏住在南都,秋冬就到靖蘭城去,我可是一直念著紅豆院呢。”
那是堯兒的出身地,只可惜堯兒作為未來的皇位繼承人,沒辦法陪著孃親住在那裡度過穿著肚兜短褲嬉水玩泥的童年,就像靖蘭城中每個普通百姓家中的孩子一樣。
隨著時光流逝,她已經逐漸接受了和孩子分離的事實。偶爾,也會有那樣的衝動,拋下這邊的一切,跑回南都去,陪著孩子長大。可臨到頭,又硬不下心腸,邁不開腳步。
那孩子,還記得他的娘長什麼樣子麼?
同人卷 第二百六十八章 廟會見聞
第二百六十八章 廟會見聞
為了表示對先帝的尊重和懷念。梁孝帝即位初期,仍沿用先帝年號,直到第二年才改元景泰——很有象徵意義的年號,可惜還是挽回不了景州陷落的命運。
景泰元年四月二十八,距陳致遠的西北軍撤走才一個多月,景州便失陷了,趙、靖兩國的先鋒營已進入通往北方的另一州府——衛州。再往前,可就是緊鄰上京的定州了。照目前的形勢來看,梁亡國之日為時不遠,比俞宛秋先前估計的十年八年快了許多。只能說,梁國氣數已盡,境內諸侯林立,個個都想趁亂分一杯羹,沒兩年功夫,就把梁國弄得跟個夾心餅乾似的,國土面積越縮越小。景泰,眼看就要成為最後的年號,孝帝,也要成為末帝。
此時季屬仲春,四野明媚,道旁桃花灼灼。綠柳迎風。俞宛秋坐在飾有金鳳的八寶鸞車裡,遠遠地望著景州城樓上懸掛的趙、靖兩國的軍旗,嘴角露出了意味深長的笑容。那些旗幟,一左一右,壁壘分明,卻又互相呼應,彼此映襯,既對立又和諧,只不知,這種和諧能維持多久?
自兩國結盟以來,她總是想起楚漢相爭。楚漢何嘗不是盟友,作為反抗朝廷的義軍,他們也曾把酒言歡,誓師進攻秦都咸陽,並約定誰先進入誰稱帝。如今的趙、靖兩國,雖然口頭上沒這樣說,心裡也是這樣想的吧。離上京越近,面臨的抵抗越強大,越需要兩國通力合作。但同樣的,離上京越近,兩國越離心,因為,上京皇城中的那把黃金寶座上,只能坐一個人。
駛入景州城門後,車速變得很慢,因為道旁擠滿了圍觀的百姓,車過之處。百姓紛紛跪伏,就像風颳過的麥田,一壟壟呈倒伏狀。俞宛秋一眼望過去,正好看見一個躲在人後的瘦削書生本來不想拜的,卻被維護秩序計程車兵一腿掃向膝彎,差點變成狗啃泥。
俞宛秋忙掉開眼。作為戰勝國的眷屬,喜悅和自豪是肯定的,但看到這樣的場景,仍免不了悲憫。她從不認為自己的軍隊就是正義的,改朝換代,無非是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