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5頁(第1/2頁)
章節報錯
欽天監推算吉日需要時間,龍袍可以先趕製,宮裡先忙了起來。最忙的是禮部,大清開國以來還沒有禪位的先例,太子的登基大典他們要一再商量,最後還要康熙過目。
過了兩天,欽天監才推算出吉日,就在兩個月後。
兩個月內要籌備好太子的登基大典,胤祜也跟著忙進忙出,遠在福建的大阿哥被康熙一道聖旨召了回來。
康熙禪位,太子登基,大阿哥還狠狠地鬆了口氣。
塵埃落定,他也能喘口氣了。
時間過很快,就到了胤礽的登基大典。
禮部擬的年號根本沒用上,他的年號是康熙給他立的。
——景和。
前一個字是康熙對胤礽和大清的期許,後一個字則是勸誡,希望他將「和」字放在心上,別只有殺戮。
景和帝順利登基,尊康熙為太上皇,皇后被尊為太上皇后,原本的太后就成了太皇太后,宮妃們也升了個輩分。
登基後,景和帝又陷入了一段忙碌。
長輩都封了,就連到一群兄弟了,從大阿哥到九阿哥胤禩,都封了郡王,胤禟他們三個小的封了貝勒。
胤祜已經封無可封,就只有食雙俸了,又得了個免跪特權。
康熙都看在眼裡,登基後依然善待,是他養出來的兒子。
該封賞的都封賞了,其他兄弟也識趣,除了胤祜去了莊子上,其他人結伴去乾清宮求見,主動提起改名。
禮部擬了幾個字。
一群兄弟商量過後,選了個「允」字。
這不,才一起到了景和帝面前。
景和帝盯著一群兄弟看了許久,最後搖頭否定了。
其他兄弟不用改名,依然是個「胤」,出乎意料的是景和帝改了自己的名字,從胤礽改為了承礽。
一群兄弟感動得不要不要的。
康熙也以為景和帝是體恤兄弟,所以寧可自己改名,對景和帝他就更放心了,養老的日子也不插手朝堂上的事了。
景和帝改名,只有一個人懂——太上皇后。
改名的訊息傳到後宮,太上皇后淚灑當場,紅玉等人還不明所以,想勸自家主子都不知道從哪裡下手。
中午,景和帝來到鍾粹宮。
太上皇后的眼眶依然泛紅,景和帝一撩衣袍,重重地跪在她面前,嚇得紅玉等人趕緊退了出去,並關上了門。
景和帝伏在她膝頭,眼裡也有了幾分淚意。
他低聲道:「哥哥沒有來過這個世界,皇額娘是為了哥哥好,也是為了兒子好。這個世間沒有哥哥的痕跡,不過沒關係,兒子會幫皇額娘記著哥哥,皇額娘也不用再心痛了。」
太上皇后的淚水再次湧了出來。
為了自己的身體健康,也不想孩子生下來受罪,她早期一直注意避孕,沒有讓承祜看看這個世界。
說不遺憾肯定是假的。
多少個午夜夢回,她都在後悔自己沒有賭一把。
「不心痛了……你和小六都好好,就什麼都好。」
「兒子和弟弟肯定會好好的!」
其他人根本不懂,都以為景和帝改名是為了體恤兄弟。
只有他們母子二人明白,他是想說自己從未忘記過親哥哥,儘管他無緣跟親哥哥相見,卻有將他放在了心上。
……
景和帝登基之後,就是一陣大刀闊斧的改革。
一群兄弟該用上的,他毫不手軟,全部拉去當苦力了。
漏網之魚胤祜依然在莊子上種地。
不出眾人所料,胤祜在民間的聲望好到爆,又是有機肥又是新糧種,這位嘉親王是實打實的為民著想。
從這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