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部分(第2/5頁)
章節報錯
度非常快”
“快說,對方有多少人馬?”
“回將軍,遠遠看過去漫山遍野都是火把,從火把的數量看,至少有一萬人馬。”
“再探,傳本將令,所有人馬立即上城佈防,來啊,把本將的盔甲取來。”
張其在匆匆披甲,然後帶著親兵直奔南門,登上城樓一看,果然,南面數里外漫山遍野都是火把,如同一片火海席捲而來,根本難以分辨有多少人馬,而且速度驚人的快,他甚至懷疑來的都是騎兵。
城中雖然也有一萬多人馬,但此時天已入夜,敵情不明,張其在不敢貿然出戰,眼睜睜地看著那片火海向袁州城蔓延過來(未完待續……)
第103章 京觀
自古以來,利用夜色掩護,偷襲敵方營寨的戰例並不鮮見,但那僅限於偷襲。
兩軍在夜裡擺開戰陣堂皇交戰的基本沒有,別的不說,光是如何在夜裡指揮軍隊就是個難以解決的難題,雙方的人馬一但交戰,主將受視力所限,根本分不清敵我,怎麼指揮作戰?
更重要的是這個時代士兵大多患有夜盲症,在夜裡看不清東西,所以難以展開夜戰。
秦牧繼承瞭解放軍的傳統,非常注重夜戰能力,解放軍當年使的是小米加步槍,裝備上沒法和敵人相比,只能以夜戰彌補裝備上的差距;
秦牧在會昌的軍隊訓練中,就設有夜戰這一項訓練科目,他解決夜盲症的辦法也是從解放軍那裡學來的。
當年讀軍校時,他看過洪學智上將的回憶錄,其中有這麼一段文字:正在我們感到左右為難之際,從朝鮮老百姓中得知了兩個治療夜盲眼的土法子。一個就是煮松針湯喝。這個方法,據說是我國古代民間傳去的。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人在南洋作戰時用過,很有效。方法是把馬尾松的針葉放在大鍋裡煮,煮1個多小時後,把針葉撈出,讓松針水沉澱一下舀出,放上點白糖喝。沒有白糖,幹喝也行。松針水味道有些苦澀,只要連續喝六七天,眼睛就能看見了。朝鮮漫山遍野都是馬尾松,不愁沒有松針湯喝。我讓志後衛生部電告全軍,推廣這種方法。
這個方法確實管用,秦牧這兩千人馬常喝松針水,所以能經常性的開展夜戰訓練,在夜裡行軍更不是問題。
他料定張其在不敢在夜裡出城作戰,所以囂張無比的逼到城下,當然,若是張其在敢出城夜戰。那更好,別說他城中只有一萬多人馬,就算是十萬,秦牧也不怕他。
為了提升士氣,秦牧乾脆讓士兵逼近城下兩百步,對城頭囂張地叫罵。
“城裡的叛賊聽著,你爺爺來了,趕緊出城投降,可免一死。
“張其在你這個狗孃養的,敢出城吃你老子拉的屎嗎?”
“張其在你這個縮頭烏龜。我日你十八代祖宗。”
“”
士卒們的叫罵聲讓秦牧聽了哭笑不得,你一下子說是人家爺爺,一下子要日人家十八代祖宗,這烏龍擺的
秦牧也懶得多管,讓士兵肆意謾罵一陣,就當是舒緩一下急行軍的枯燥和疲憊,這對提升士氣還是很有作用的,從袁州往北,還有七十里路需要急奔呢。
張其在站在城頭。看著漫山遍野的火把,影影綽綽的也難以斷定城下到底有多少官兵,不管城下如何謾罵,又哪敢出城夜戰。
秦牧志不在此。也沒有在城下多留,讓士兵罵過癮之後,留蘇謹帶一百二十騎兵殿後,監視袁州城內叛軍的動靜。自己帶著大軍連夜向北面的萬載縣急奔而去。
第二天一早,天色才矇矇亮,南門的叛軍遠遠看到兩百步外突然多出了一個小山。黑呼呼的看不太清楚,渾號叫九把刀的南門守將見城外沒什麼動靜,便命人悄悄開啟南門,然後帶著一隊叛軍出城檢視。
五十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