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震西陲邊地,縱橫河朔兩岸。沈萬之父曾平方臘、徵宋江,一把刀著實打下了沈家“破陣十三式”的金子招牌。沈萬隨父從軍,屢立戰功,後來不知什麼原因,和父親回到家鄉雄州,後被沙家重金聘請為總教習。沙振隨沈萬學藝五年,乃是沈萬親傳,不過沙振為人睚眥必報,沈萬不喜,況且沙振性格乖張輕浮,不肯下死功夫,真正的精髓是學不到的,但足以讓沙振揚名立萬。

就這麼一位人物,居然讓梁景一刀剁了,毫無還手之力,這一下就把人們的三觀顛覆了,這,還是人嗎?現在,中山府上下人等,背後都叫梁景“梁一刀”,軍隊裡自是不敢有乍刺之輩。

這幾天,梁景就幹了四件事,整兵,練兵、民兵、組社。整合所有軍兵,分成三部分,少量精銳之士組建中軍,作為總預備隊,兼職軍紀糾察;其餘大部組合新編為前、後、左、右四軍,分守四城,周正、宋琦、高仕舉、何方擔任四軍統制兼四城防禦使;少量老弱病殘全部安排在後勤服務上,保留軍籍,但不再上一線禦敵。抽調十六歲以上四十歲以下鄉民,組建民兵,配合巡檢司維持城內治安,緝捕細作盜賊;十歲以上十五歲以下,組建兒童團,白天配合民兵巡邏站崗;並組建民社,把整個中山府劃分四城區二十個社群,每一個社群搭建望樓一座,府衙出資,社群出力,防火防盜防金兵;區長由府衙派出人員擔任,每個社群由鄉民推舉德高望重、有組織協調能力的人擔任社長,社長下分街長,五戶一保,自選保長,每戶重新登記造冊,核定人口數目。出入城必須有都防禦使大營頒發的通行證,軍兵出示特別通行證和軍牌,特別是進城人員,那是要嚴加盤查的。好在金兵圍困,一般人員,倒是極少進出。

梁景把架子搭好後,民政事務全部交由言博奇負責,自己和周正、宋琦等幾名統制,全部身心投入到整軍備戰當中,一切按趙構的規矩和軍中條令執行,無他,先培養軍紀再說,一支紀律嚴明的軍隊,才是勝利的保障。

梁景做得最大的改動,按現在的話講,就是“精兵簡政”。兵的總數雖然減少,但整體戰鬥力卻提高了,而且,他大幅度提高了軍餉,說這是特殊時期,不能虧待弟兄們。要求言博奇保證“足額按時”發放,士兵不願意領取,還可以存起來,隨時領取,只是沒有利息,倒是有一些小獎勵,雖然不多,也沒什麼貴重之物,但畢竟方便了大家,又有少許甜頭,倒也頗受士兵的歡迎。

但令言博奇動容的是,梁景和近衛親軍幾位統制,決不吃空餉和剋扣軍餉,而且監督嚴格,軍法隊處理了幾個冒領剋扣的軍官後,此風立馬消失。笑話,現在,誰敢觸黴頭啊,你不知道“梁一刀”嗎?

而且,梁景讓言博奇專門造軍戶戶籍,叮囑,一定要實際人數,分類造冊,也就是說,雖然都是軍戶,但還是按照正兵、輔兵(後勤)、民兵造冊,甚至兒童團也專門造冊,正兵、輔兵家中有一百畝免稅田,民兵減半,兒童團每人十畝。只是這一招,中山府就乍翻了天,言博奇滿頭大汗來找梁景,要求暫緩一下,暫緩一下,考慮考慮,考慮考慮。

梁景只問了一句,“軍中士兵可有意見?老百姓可有反對?”

你沒法接話啊,就是因為下面都喊出“梁晴天”了。基層士兵餉銀提高,沒有剋扣拖欠,軍戶家屬落下實惠,看得見摸得著,損失的是誰?田產大戶啊,就是所謂的“地主階級”,對,王爺就是這麼說的。“依靠人民”,只這四個字,梁景是越來越琢磨出味道了。

不知道什麼原因,梁景一直把大營留在謝家老店沒有動窩,算是利用點“特權”,把謝家老店的圍牆加固了一下,各個屋子的屋頂,近衛親軍親自動手修葺一新,門窗重新修繕粉漆,四角增加了望樓,特別讓謝誠提氣的是,大門外樹立起的兩座大旗杆,飄揚著梁景的“敕封天下兵馬大元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