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1章 迎著困難上(第1/3頁)
章節報錯
趙構手裡捏著匯總上來的發言摘要,久立不語。
他想到過各種因素,也想到過會有重重困難,但實際情況,卻比他想象中還要嚴重。
支援裁軍的將領只有少數一部分,大部分將領都提出了反對裁軍的種種理由,有的甚至還說,按照大帥的十年發展規劃和海外部署,不僅僅不能裁軍,反而要擴軍備戰才是王道。
不過,軍中幾大大佬,還是堅定地站在趙構這邊,多少讓趙構感到一絲欣慰,心中也更有底氣。
其實,第一個提出要建設一支精兵部隊建議的,還是樞密使岳飛和陸軍司令趙子明。
岳飛的建軍理念一直走的是精武強軍這個路子,和趙構不謀而合。歷史上岳家軍就是因為背嵬軍的這支精兵,才成就了岳家軍的赫赫威名。
趙子明從一開始,就在趙構手下擔任最重要的軍隊將領,大宋帝國軍隊建設的每一步,都有趙子明的痕跡。所以,他最理解趙構的想法,也最支援趙構的這一做法。
身為陸軍司令,他手下的兵力佔據了大宋帝國軍隊人數的三分之二,隨著疆域的擴張,軍隊規模越來越大,人數已經接近兩百萬,即使是北宋強盛時期,全國軍隊精銳的禁軍,也沒有超過百萬。
當然,彼百萬大軍是不能和後來趙構成軍的百萬雄獅相媲美,但此時大宋帝國人民國防軍的待遇卻比那個時候的禁軍要豐厚得多。
不僅僅是軍餉,還有退役補貼、傷殘保障金補貼、軍功補貼、榮譽補貼等,逢年過節和軍隊重大節日,都有相應的福利發放,最主要的是,作為軍屬之家,是有免稅田的,還包括子女就學、升學、科舉考試等,對軍隊系統都有這樣那樣的優惠政策。
所以,“好男兒要當兵”才是這個時代的思想主流,也得益於趙構對軍隊榮譽感和使命感的大力宣傳,讓這個時代的大宋帝國的老百姓明白這樣一個道理,“我們能夠享受和平的紅利,都是因為這是軍隊將士的鮮血鑄就!”
因此,每年春季、秋季徵兵,各個地方的預備役部門都是人滿為患,不少人為此不惜金錢開路,也要為子女搏一個軍人身份。
好在趙構的軍隊監察部門監察嚴格,還不至於出現魚目混珠的現象,要知道,每一名新兵後面,可是有村、鄉、縣、府四級政府相應機構稽核簽署,出了問題,這四方面的官員,都要受到牽連,輕則問責處分,重則鋃鐺入獄。
面對如此大好的局面,所以會有很多將領想不通大帥這個時候為什麼會提出大裁軍的決定。
“敏姬,你怎麼看這個問題?”趙構轉而問道。
垂手直立的崔敏姬沒想到趙構會突然就這個敏感的問題向自己發問,但作為皇議殿總管助理,崔敏姬又不能沒有自己的意見。
“大帥,您還記得您第一次率領飛龍衛登陸耽羅的情形嗎?當時我跪在哪裡,您帶領的飛龍衛雖然只有三五百人,但我卻有這樣一個念頭,給我這支精兵,敏姬雖然是一名弱女子,但卻有十足的信心在最短的時間統一耽羅,將高麗的軍隊攆出去。從那個時候起,我心中的志願就是當這樣一支軍隊的大將軍,帶領他們去實現心中的夢想。”崔敏姬很是激動,也很真誠。
崔敏姬並沒有直言“支援”還是“不支援”,在趙構身邊日久,她最聰明的地方,莫過於給自己的定位,那就是伺候好大帥,不出頭,不爭寵,不求名。
這也是趙構非常欣賞崔敏姬的原因,他想把崔敏姬納入後宮,但私下裡徵求崔敏姬意見的時候,崔敏姬卻婉轉地表示不願意。她雖然沒有說明原因,但趙構細想之下也就明白了,遠在天竺半島的黛米拉和阿卡莎都沒有收,她如何敢僭越?
都是趙構的紅顏知己,崔敏姬可不敢專美於前,況且,還有正牌的皇后和諸位愛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