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1章 總丞的心病(第1/3頁)
章節報錯
李綱本來根本就沒有在這個上面去多操心,自己是德王的帝師,功課都是手把手教的,自忖還不差。至於武功方面,更是翠玄子和圓真親自訓導,雖然天賦不如寧王那麼逆天,但放眼大宋,怎麼說也是天下道佛兩教的大師調教出來的徒弟,能差到哪裡去?
所以他沒有多費心思,況且邢秉懿皇后把整個後宮打理得井井有條,和諧睦美,皇后、潘妃、惠妃親同姐妹,根本沒有什麼齷齪之事傳出來,之餘其他妃子,倒是尚未誕生皇子,不在考慮之內。
這是李綱政治上的致命硬傷,其餘嬪妃沒有皇子,但不等於沒有站隊傾向啊。每一名皇妃的身後,都會有幾個關係鐵硬的姐妹,比如邢皇后身邊的二春、和潘賢妃比較投緣的田姜二妃,以及和李惠妃關係較好的麗妃端木冬雪。
但總的來說,和皇后的關係,卻是一如既往的和睦,更有一份尊敬。
這裡面,汪伯彥是一個很大的變數。
起初汪伯彥很聰明,從來不在這方面透露任何資訊,自從被趙構敲打過一次後,做事更是小心翼翼,從不僭越。所以李綱對汪伯彥很信任和尊敬。
今年入冬以來,朝坊當中忽然起了一股流言,和復興六年刮起來的那股“廢長立次”的傳聞如出一轍,更有過之。
原因就在於一次汪伯彥醉酒之後的幾句話讓人忍不住去琢磨,他曾對章振言道“官家為寧王選師,可謂用心良苦……”
這句話一出來,還是從第一副丞汪伯彥的嘴中說的,不能不令人三思。至於汪伯彥為什麼會轉而力挺寧王趙強,有人認為是汪伯彥自知致仕之前,即使是太子登基,前面還有李綱,從龍之功他還是排第二,所以,要轉而為寧王爭一爭。
也有人說,這是為自己的子孫後代鋪路,畢竟不管是誰繼承大位,都要趙構龍御而行之後的事情,那有可能是十年,也可能是二十年。
夾在中間的趙楷和梁景才是最難的,趙楷是天子皇家血脈,一言一行可以說就是代表著皇室的意思,而梁景,大宋定海侯,其背後勢力,不管是軍還是政還是民,哪一個不是“談梁色變”,梁一刀的大名,可不是別人捧出來的,那是一刀一槍殺出來的,那是讓群臣所有人都忌憚的角色。
偏偏,趙構無限信任。
所以,汪伯彥這半公開半隱晦的提了這麼一句,馬上寧王趙強後面就聚集了一大批人,大有和德王分庭抗禮的趨勢。
至於夏王趙進,目前尚未明朗,但岳飛出任其武師,後起之秀張確又是下任總丞最有競爭力的候選人,也有不少人選擇站其身後,萬一這是一匹黑馬呢?
三王都還小,一切皆有可能。
但李綱已經感覺到因為這個原因,政務院的執行開始受到影響了。雖然汪伯彥還是一如既往地支援自己的工作,也兢兢業業勤勤懇懇地履職盡責,但李綱卻感覺到,這位汪副丞還是在有意無意為寧王開始考慮謀取利利益了。
汪伯彥利用自己主管人事任命的權利,調整了一大批官員的任命,幾乎都是站在寧王趙強身後的勢力。
李綱頗為無奈,因為汪伯彥名正言順,而且積少成多,都是自己簽過字認可的。
這還不是讓李綱頭疼的,讓李綱頭疼的是,軍隊高層的介入,這可不是李綱能左右的。
這次軍隊系統的冬訓,李綱就嗅到了一絲不安的味道,想要和岳飛、韓世忠交換一下意見,得知一個去了大名,一個乾脆南下,剩下陳堅一個總長,主持日常工作還行,這等大事,萬不敢參與的。
好在還有陸軍司令趙子明,直接去了劉家寺大營;去找定海侯梁景,卻被告知梁景去北道戰區督查案子了。
就連趙楷都奉命出使西夏,這是每年春節前的例行公事,李綱也說不上什麼,但就是覺得不對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