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7部分(第3/4頁)
章節報錯
都開啟了。“現在不是錄影錒,咱倆先沒事兒聊聊,可以進入一下狀態。”賈鴻漸先是笑著說道,“對了,我覺得江文很有意思,他拍電影的話,基本都是拍過去的東西,好像從來不喜歡拍現在的,而且好像都是他以前的生活給他的某種影響,然後被他投射到了電影裡,這奇怪麼?”
此時在旁邊圍觀的賈剛蘇萍江文等人都有點愣了,他們本來都以為訪談就是兩個人做下來這麼直接一板一眼的開始談,卻沒想到賈鴻漸一開始確實這樣開始胡亂扯,這樣真的沒問題麼?但是賈鴻漸聊天好像也不是在好好聊,都是先問一遍中文,然後再自己翻譯成英文,這到底是在幹嘛呢?
他們不知道的是,賈鴻漸這是做訪談類節目最重要的一個事情——讓被採訪人放鬆。只有被採訪人放鬆了,才可能談的高興進入狀態了,說出來一些在別的節目上從來沒說過的話,這樣整個節目才有亮點!哪怕就算不是為了亮點,那這是先聊天也是能讓對方放鬆,從而獲得更好的節目效果,不會讓對方顯得太僵硬!其實21世紀的訪談類節目基本都是這麼做的,除非是那種現場直播的脫口秀節目,否則一般對藝人之類的採訪,那都是聊一個多小時的內容,然後慢慢剪輯成為四十分鐘這樣的!
“不奇怪!”此時斯皮爾伯格笑著回答道,“其實我也是這樣,而且我更極端一點,我自己感覺我到今天還是受到了童年時候心裡的影響。我小時候我們家是所在小區的唯一一個猶太人家庭,所以我們家很受排擠,我經常也被社群裡的大孩子欺負,所以我的童年其實並不快樂。但是就是這種不快樂的經歷,卻是塑造了我今天的性格。我之所以喜歡上那種看起來有點嚇人的,就是因為我小時候經常被大孩子欺負而受到驚嚇。後來我漸漸喜歡上了驚嚇,就開始在家裡做惡作劇嚇家人。長大了之後,拍攝《大白鯊》之類的影片,其實都是一種類似躲在衣櫃裡裝鬼嚇家人的演變——那就是我不再嚇家人了,而是開始嚇觀眾了!”
說道了這裡,斯皮爾伯格甚至主動的就繼續往下說:“同樣,甚至在《ET》這個片子裡面,也是我這樣一種喜歡恐怖嚇人習慣的一種體現。在別人都覺得外星人都是壞人的時候,我就是要拍一個外星人是好人。這是為什麼?就是因為我喜歡嚇人的東西,我喜歡那種對別人來說很驚嚇的東西。但是那種很嚇人的,在我看來卻是很可愛的。其實我覺得導演和作家一樣,很多時候的創作都是一個挖掘自己以前經歷,特別是童年經歷的過程,能把那種細微的感覺挖掘出來,然後表達出來,這樣就很好……”
就這樣,賈鴻漸一點點的透過跟斯皮爾伯格聊天,把很多以前不為人所知的事情都挖了出來。比如說他小時候被人欺負,然後有時候氣不過了,就半夜跑出去,拿自己家的芝麻醬去糊那些欺負他的小孩兒的窗戶!而他這麼做被媽媽知道了之後,他媽媽還誇獎他做的好!還有他父母離婚了,他一直很恨父親,直到十幾年之後,他才在妻子的勸解下原諒了父親,而現在跟父親的關係特別特別好……(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援,就是我最大的動力。)
第七八四章 中國影壇很像好萊塢?
“我個人的所有電影,從某種角度上來說,都是我童年的延續。我夫人一直笑我,她一直評價我是一個長不大的孩子,總是把童年時候的那種種樂趣拿出來用在電影上。實際上也是這樣,就像是《大白鯊》以及《侏羅紀公園》,其實這些都是一種我小時候扮怪物嚇家人的一種延續,只不過我把廉價的怪物面具給換成了計算機特效製作的各種逼真的打怪獸,同時被我嚇得家人變成了全世界的觀眾,僅此而已。”斯皮爾伯格40年代出生的人,明明差不多50歲了,現在居然還俏皮的聳聳肩,還真跟小孩兒一樣。
“斯皮爾伯格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