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崇本落下帷幕,不過西南之事並沒有完全解決。

李存審的意思很明顯,攻略吐蕃之事,全交給他就完事了,沒必要再弄個多路進攻,虛耗國力。

隨著佛門進入高原,大唐的正統性和影響力得到強化。

靠近隴南的多彌,靠近西川、雲南的中川、會野,靠近西域的羌塘,紛紛遣使表示歸附。

這些地區不同於兩百年前,高原持續的動亂與殺伐,早已掏空了吐蕃的血肉。

人口銳減,出現大量無人區,往往幾個州加起來,還沒有中土一個縣的人多。

佔領這些地區的意義不大,價效比不高。

只需要像漠北一樣,把一些軍事、政治意義重大的城池收入囊中即可。

而且河隴崛起之後,對高原影響巨大,高原蕃人與河隴蕃人簡直一個天一個地,本來就不多的人口持續向河隴流入。

吐蕃版圖日蹙,卻仍在內亂的泥沼中掙脫不出來。

現在來了陸論藏、張行瑾,高原更加混亂。

樞密院的進一步論證之後,認同了李存審的提議,取消西川、雲南、隴南、青海四個方向大規模的進攻,只維持李存審從廓州直取邏些的計劃。

不過李存審手上的兵力有些捉襟見肘,加上新招募的飛猿都,也不到兩萬,張行瑾在高原上號稱十萬大軍。

雖然李存審沒有向朝廷要求援軍,但他的信裡面多次提及松州軍。

李曄聞絃歌而知雅意,乾脆把松州歸入李存審麾下。

如此一來,李存審手上至少有四萬大軍,加上新招募的蕃人,湊到五萬不難。

高原上形勢越來越緊張。

張行瑾與各大城主以及吐蕃王子們打的不可開交。

樞密院預計今年或者明年,高原上就會分出勝負。

有意思的是,高原上城主們主動請求大唐介入,共同攻打妖僧陸論藏與叛逆張行瑾。

既然樞密院已經認同了李存審的提議,李曄不再多說,加李存審都知松州兵馬使,又令天唐府提供錢糧、軍械、戰馬。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怎麼打、什麼時候打,李曄給了李存審極大的自主權。

高原之事定下後。

李曄又開始實施第二個三年計劃。

毫無疑問,人口仍被排在了首位。

這麼多年鼓勵生育,人口增長不少,戶部粗略統計約有三千萬左右。

算是取得了初步成效。

但在李曄心中遠遠不夠,也就後世一個城市圈的規模。

人口是文明的載體,主體名族絕對壓倒性的優勢,才是國家繁榮穩定的基礎,然後才能往外輻射,同化異族,而不是被異族同化。

更多的主體族群人口,才能控制更多的土地。

蒙古人橫掃歐亞大陸,不過百年,就被當地族群同化。

制約人口增長的首要原因,還是糧食。

帝國的基礎是建立在農業之上。

農業繁榮,百業俱興,人吃飽了肚子,才有力氣提刀上馬砍人,或者作作詩、弄弄書畫,搞些形而上的東西。

雖然有了耕牛與鐵犁,但這時代的畝產只有兩百七十左右,這還是上等良田。

李曄在尚學中設有農學,鼓勵傳播優秀的耕種技術,尋找可替代的主糧。

農學院士子陽濟中取得了決定性進展,在廣南尋到占城稻,這種水稻高產、早熟、耐旱,適應力極強,播種五十餘日便可收穫,特別適應廣南與廣東的氣候,一年三熟,畝產達到三百五十斤。

雖然比後世畝產千斤少了太多,但在這個時代已經是不小的成就。

這種水稻在浙東、淮南推行,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