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論選擇何種方案,十公子都處於極其不利的位置。

華阜擔憂地說:“該如何應對?”

“白逸,白仲老將軍的看法怎麼樣?”

白逸回答:“祖父當然是支援十公子的。”

“但自從他遠離朝廷已久,不在咸陽,勢力微弱,恐怕無法左右陛下的意見以及其他大臣。”

“國尉呢?”楊端和追問。

大家相互望了望,都搖搖頭表示無可奈何。

自建國後國尉就想隱退,但陛下忌憚他的能力而將他強制留在京城之內,儘管他

想到這一點,所有人面色慘白。

過了許久,甘羅沉聲說道:

“事情還沒有那麼糟糕。”

“華兄之前也提過,十公子並不太在意這件事,我們只知道一些零碎資訊,怎麼能看到全域性呢?現在大家都是自己瞎猜,我看還是暫時別再討論了吧。”

“到現在這個局面。”

“我們做什麼也沒用了。”

“還不如等待陛下的最終裁決。”

“假如陛下堅決要立長公子,我們作為臣子,理當支援;要是陛下仍然有意立十公子為太子,或許召見老臣只是為了徵詢意見,未必不會有變。”

楊端和也附和道:

“甘兄說得不錯,再想再多也沒什麼用。”

“一切都聽從陛下的安排吧。”

“如果十公子真的無法勝任,那也是天意使然,我們又能怎麼辦?”

“好了。”

“各位,我先告退了。”

說完這些話後,楊端和起身向大家行禮,然後慢慢離去,他的身影似乎多了幾分落寞。

其他人見狀,也都嘆息了一聲。

眾人逐一告辭離去。

短短几十個呼吸的時間,大廳裡只剩下了華阜與華寄父子二人。二人對視一眼,滿是無奈和失落。

“阿翁,你說陛下會怎麼決斷?”華寄問道。

華阜輕嘆一聲:

“你自己心裡大概已有答案。”

“十公子的事情,我們幫不上忙,也找不出任何理由來支援,現在的形勢逼人,我們還能做些什麼呢?”

“等著吧。”

“很快就有答案了!”

五天後,嬴政頒發了一條政令。

命令長公子扶蘇主持秋季大祭。

訊息一出,朝野之間議論紛紛,有人欣喜,有人激動,有人失望,有人無奈

無論大臣們的心情如何,秋季大祭已經定下來了!

在隨後的秋季盛典中,在萬眾矚目下開始。

一開始便由嬴政首先祭祀了大禹。

這位五帝中最為勤於政務的 ,大禹奠定了華夏文明的基礎,其歷史貢獻無法估量。

對大禹的崇敬是出於心底的。

嬴政期待著他自己的制度也能如大禹那樣流傳千載或更長時間。

這次的大祭同時也是一種政壇上的宣告。

這是皇帝在對民眾再次重申新法的目的。

在這個盛典中,嬴政首次全面回顧了六國時期的 :“六王專橫跋扈,貪婪暴虐,率兵自重,橫行肆意……”。

這也是首度明確提出了秦征服六國的理由和宗旨,

即內施計謀,外侵鄰土,引發禍患,正義與權威將其討 環視四周那一個個面帶喜色的官員,他的眼中閃過一絲冷意。這些朝臣們自以為公子此次在劫難逃,殊不知,陛下從未有過要放棄公子的念頭,甚至不惜為之有所捨棄。

此番公子未能現身,實際上是以退為進之策。

“只怕所有官員都想岔了。”李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