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距進一步擴大的問題。我有一個基本判斷,那就是旗州的貧富差距擴大本身是市場經濟自由化的必然結果,很難去平衡,除非在更大的政策層面上,比如中央透過增收個人所得稅之類的辦法一次性完成調整。這應該是不可能的,就算實施也要考慮全國性的平均水平,不可能單獨就旗州地區推出的稅法。在這種基礎上,我建議旗州應該加快地區產業調整,用三到五年的時間,首先實現三個市區的產業升級,主要推進金融業、資訊i產業、生物工程產業、教育文化產業、廣告產業、旅遊業及其他服務產業的工作,特別是金融、資訊、生物製藥、教育培訓、酒店旅遊五大產業,這應該是旗州未來有所突破的重點,要進一步投資大學教育,建立更為寬泛的現代教育培訓產業,廣告服務和諮詢產業,要進一步加強對高科技產業和高新生物領域的扶持,加強對研究機構和研發機構的扶持,加大對旅遊產業和酒店產業的投資,在現有展覽會的規模上進一步做大做強做好,做的更為國際化,吸引國際商務旅遊和國內高階旅遊客戶。我們首先要將三個市區隔離化提升,將低附加值和低技術含量的產業轉移到周邊的六個鎮,再用十年的時間將六個鎮發展成市區,進一步向外部轉移產業,低附加值和低技術含量的產業要從旗州驅逐出去。換句話,我認為我們旗州要做一箇中等規模的城市,特別是在人口的規模控制上,但同時要實現高gd、高技術、高利稅、高收入的四高經濟。”

等他全面完自己的意見,很快就學者發表了不同的意見,有人認為現在的情況是暫時的,旗州還是要堅持向一個大城市發展,忍住目前的陣痛,以後是肯定能發展起來的。

大家相互爭執,可毫無疑問的一點是楊少宗屬於陳錫華派,他從一開始就不覺得旗州這麼發展下去會有非常好的局面。

旗州想要成為一個大城市,必然要實現提升為地級市的躍升,甚至向副省級城市發展,否則很難在人口和行政面積上實現大的突破。

這就沒有必要。

楊少宗這麼覺得,在淮海市已經具備申報副省級城市條件的情況下,淮海市做為一個副省級的城市,旗州做為一個準地級市,相互的搭配還是比較合理的。

旗州未來的發展方向是很特殊的,它和整個中國的城市發展規律都逆道而行,它選擇用提升產業級別來控制城市規模,未來十年,旗州應該將人口控制在三百萬這個級別,逐步實現完全的市區化,繼續堅持一個國際花園城市和國際現代藝術城市的建設。

換句話,到了2006年,旗州的人口頂多不能超過三百萬,大學教育率要達到45%,研究生率要達到15%,國際化的大學要達到三所,在校學生佔總人口的20%左右,城市gd要達到12000億的規模,城市稅收總收入要達到2000億元,城市綠化率要達到50%(這個不難,因為旗州市的山林區面積很大,天然有25%左右的綠化率),城市人口基本納入旗州人民高階合作社的範圍,實現全民共同富裕和共同發展,人均資產因達到100萬的級別,平均商品房率要達到70%。

這是陳錫華派提出的一個大目標,茅於時則另外有一些見解。

茅於時和林毅夫等人認為旗州是整個寧海經濟的龍頭,也是真正意義上的中歐鐵路橋頭堡,更是整個中原腹部地區唯一可以依賴的經濟龍頭,旗州這麼做顯得有點自si,而且對周邊地區的農民工顯得太殘忍。

他們認為旗州應該繼續擴大,向副省級城市發展,擴大就業率,可以透過擴大福利範圍和指標來提高外來務工人員的生活待遇,為整個國家經濟的發展做更大的貢獻。

大家的爭論很ji烈,明顯出現了兩個大派別,陳錫華、肖愛華這種就屬於旗州本地派,他們有旗州的戶籍,旗州人民高階合作社的社員,更側重於旗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