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身的利益,而茅於時、林毅夫則考慮整個地區發展的問題。

當然,不是旗州緊縮化發展就不利於整個地區經濟的推動,只是肯定不如擴大化發展來的更有效……至少從目前國內的主流觀點來看。

楊少宗最後是一錘定音,做為旗州本地人的他毫無疑問選擇前者,這也是他一貫的方針,他就同意緊縮化發展道路,不和其他城市搶外來務工人員。

他們搶高科技人才。

楊少宗的理論是旗州進一步發展就是要搞緊縮化的四高政策,將大量的低附加值和低技術產業一步步隔離出去,擴散到淮海市和寧州市,以及北邊的祁州市和南邊新改了名的淮州市(此前是淮中市,在改名的同時合縣並區,並將其中六個鄉劃入旗州,也加緊了和旗州市的經濟產業聯合趨勢——穿了就賣土地給發展,在我們這裡投資,政策好談)。

最終,旗州的首先定位是一個地區性的金融中心,全國性的高科技研發、營銷中心、教育中心,外圍是代工產業鏈條。

在此基礎上,楊少宗決定啟動一個預謀已久的計劃,和中國科技大學、中國地質大學正式談判,服他們將設定在旗州的分校區改為本部,整體性的遷移到旗州,而旗州方面給出的條件是絕對充足的財政撥款和企業贊助,光是企業贊助和聯合研究經費就足以將兩個大學撐死。

除此之外,他還打算正式啟動旗州理工大學、旗州醫科大學、旗州藝術學院、旗州外國語學院的籌建工作,將整個湖濱區改造成一個真正的旗州大學城。

同時,他要正式推動旗州金融城、旗州國際會展中心、旗州光谷、旗州高新科技園、旗州生物科技園、旗州國際藝術城的六大建設。

有一點是毫無疑問的,指望嚴竹青同志紮紮實實的辦好這些事基本不太可能,楊少宗非常清醒的意識到這一點——他所有的位置都可以轉給別人,方便自己集中精力做生意和做學問,唯獨在旗州主席的位置上,他根本不會讓,他不讓,沒有人能奪得走。

不管他是內地首富、亞洲首富,還是世界首富,他永遠都是旗州主席和市委黨委成員,這一點不容改變,就算是有再大的壓力,他也要撐住

第一百七十三章 三個領先

這個座談會結束之後,楊少宗單獨和旗州市委嚴竹青討論了一下,嚴竹青的意思自然是全力支援楊少宗的想法,只是,三百多萬的人口全部加入旗州人民高階合作社……他感覺問題會比較嚴重

多多少少,楊少宗也有這個擔心。

楊少宗沒有立刻下定決心說幹下去,他決定去省裡和中央問一問是否可行,不可忽視的一個問題是就算中央批准,三百萬人想要一起拉上去,這個負擔還是很重的。

旗州人民合作社和中旗集團分家後,旗州人民合作社方面大約保留了一千億左右規模的資產。

按照三百萬人平均擁有15萬美金的集體資產計算,也就是在2009年的時候至少要將這個資產規模大到36000億左右。

1000億擴大到3。6萬億。

這個難度是非常大的。

如果光是靠投機倒把,就算做到了這一點,意義也不大。

在和嚴竹青單獨談過之後,這天晚上,楊少宗將肖愛華、陳錫華、章華橋、徐建亮四個人請到家裡吃晚飯,一起討論這個問題。

大家各有見解,討論了一段時間後,章華橋多喝了幾杯,就直言無妨的說道:“我直接的說吧,如果說你給我一個億的資金,就國內目前這種經濟發展速度,我大約可以保持每年15%的投資收益率,透過合理的融資和再投資,差不多能做到20%。這個速度絕對是一個極限值,基本上是不太可能的可能性。如果你說一千億要保持每年17%的增長速度,持續十年,那就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