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3/4頁)
章節報錯
才沒有談到。你能不能具體說一下?
劉震雲:第二個方面由於大家的眼球大了,它確實可以增加小說的傳播的面積、速度。當然,它也可以增加書的印數,印數對於書太重要了,因為它是生計,我得養活我的家人和我的文學,這是很重要的。
提問:結果還能增加收入嗎?
劉震雲:這只是一個方面,因為中國作家的書都印到兩千冊了,那作者不得餓死嗎。
我想按照我的勤奮的程度,確實在日常我是一個跟周圍的朋友比是很自律的人,我清早六點鐘起床,我跑一個小時步,我發現周圍的朋友都沒有,然後我上午、下午我都在學習、寫作,晚上我十點多睡覺,我覺得以我的認真,我的書不會只印到兩千冊,我覺得上天不會負我。
提問:您這種寫作方式本身就像藝術。
劉震雲:這可能從小養成的生活習慣,我也知道所有的偉人都是清早從中午開始一般到三點鐘睡覺,然後全部人都睡了,該剩下一些精英在替我們操心,真沒必要,沒必要那麼費勁。
提問:劉老師,這本書裡面選的這些小說是不是從你自身形體的變化,有沒有都選進來?
劉震雲:可能有,該豐滿的地方沒豐滿,該瘦下去的地方沒有瘦下去。當然,大體就這樣。
提問:您滿意嗎?
劉震雲:不滿意。我覺得對我仔細看自己過去的作品,我覺得每一人都會這樣,都會覺得不滿意。
提問:你能不能用一句話描繪一下你創作的歷程?
劉震雲:用一句話概括是特別不好概括。
提問:大概是什麼樣的歷程?看你的序言裡說的是“脫掉外衣”,是不是寫到最後就“脫”光了?
劉震雲:這個說起來會比較長,我不知道我能不能說明白。比如一開始寫作的時候,不管這個人物是小林或者是其他人,我對他的關注,對他外在的關注還是很重要的,基本上是一種社會的語言在寫,不知道大家注意到這一點沒有,包括這個人,像政治的、經濟的、時代的、人文的,寫對他們侷限性的關注比較多一些,他們內心的主動性好象挺忽略的,人和人之間根本的東西,也是比較忽略的,現在再回來看的話,還是把一個東西給箍住了,不是一個東西散發出來的好多東西,特別根本的光芒。我覺得《手機》第三部分可能好就好在這個地方,它的放射性比較好,可能我的下一部作品出來大家會看的明白一點。。 最好的txt下載網
序:脫掉外衣——作者的話
劉震雲 這本集子中的作品,許多篇目在我過去的集子中出現過。本來不該再重複出版了,那等於欺人和自欺。但我到書店去,我過去出的集子一本也沒有了。一開始我以為自己的書很暢銷,後來才知道,中國的出版社大部分是狗熊掰棒子,出完書就不管了,只管一時,不管終身。害得我想買一本自己的書送人,卻到處找不著。 但這不是我重新出這本集子的主要目的。而是在我猶豫是否出這本集子的時候,使我有了重新看自己過去作品的機會。這一看不要緊,我看到了自己身體變化的曲線。 從發表第一篇作品起,我的寫作已經有二十多個年頭了。與周圍的朋友相比,我是一個愚笨的人。我從來沒有靈光閃現,寫作的提高和變化,是在寫作過程中一點一滴頓悟的結果。我一開始以為寫作是一條河,後來才知道是一個海。但笨就笨在,在海里遊了四十多公里才知道,我身上穿著幾層厚厚的外衣。外衣經過海水的浸泡,比我本身的體重分量還大。這些外衣有些是我自己穿上的,有些是我從小別人給我穿上的。時代的,社會的,民族的,哪一件都是東北羊皮襖,海水中拖得我好累呀。這時我才知道,我的寫作過程是什麼?就是在海水的浸泡中,一件件掙扎著脫下外衣。麻煩在於,外衣本身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