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第1/5頁)
章節報錯
宿舍裡看電視、聊天、無所事事的那種孩子。
從世俗的眼光來看,只有那些在藝術、科學等領域突出的人才有天賦。誰能說會做包子、會理髮不是天賦呢?特定的天賦是可遇不可求的,廣義的天賦卻存在於每一個孩子的身上,不要拿著寶石的標準去尋找美玉,讓你的孩子作自己吧。
小世故和小人精……催熟的果子不會甜
“就他那成績,能進重點,不說大家也知道,不就是走關係嘛!不過也正常,我們家是沒這個條件,如果有條件,我幹嗎不用,不用白不用。”一個六年級的孩子說完這些話,稚氣的臉上滿是淡定!
看著黑壓壓的人群,我的心情有些沉重。
等大家安靜下來了,我問:“大家知道各個時代的童謠嗎?”
誰也沒想到我一上來就問了這樣一個問題,大家有些意外。
我自顧自講了起來:
大頭、大頭,下雨不愁,人家有傘,我有大頭。這是20世紀50年代的童謠。
我在馬路邊,撿到一分錢,把它交到警察叔叔手裡邊。這是60年代的。
分、分,學生的命根;考、考,老師的法寶。這是70年代的。
學好數理化,不如有個好爸爸。這是80年代。
到了90年代,又變成了上學最早的,是我;回家最晚的,是我;玩得最少的,作業最多的,睡覺最遲的,最累最困的,是我是我還是我。
今天的歌謠是什麼?你們知道嗎?今天的歌謠是:今天的陽光多麼燦爛,我們的學校破破爛爛。100個同學,99個笨蛋;10個老師,9個土蛋。
鬨堂大笑,笑完,只見有的家長嘴角流露出幾絲無奈,還有的家長搖了搖頭,覺得好玩還是感慨?
“崔老師,你跟我們說這些幹嗎?”有位家長在人群裡悶悶地說了一句。
我沒有往聲音的方向看去,只是問:“大家都是聰明人,一下子就能聽出歌謠的時代性,但是大家有沒有想過歌謠的背後代表了什麼?為什麼今天的孩子會有這麼大的變化?”
“現在的孩子多聰明!哪像我小時候,傻乎乎的什麼都不懂。”
“是啊,現在的孩子個個都像小人精,怎麼懂得那麼多,特別是人情世故說起來一套一套的,我們平時也沒教他們啊!”
“無師自通!”立即有一個聲音跟著。
人群又鬨笑起來,大家都有同感。
“孩子們用熟悉的內容形式,加上很多調侃因素,追求好玩、搞笑、流行、時髦。這其實也向我們傳達了這樣一種資訊……”說到這裡,我故意賣了個關子,也琢磨著怎樣說出這些家長不願意聽到的話。但沒辦法了,想解決問題就要下猛藥!
看著大家期待的眼神,我狠下心,終於說了出來:“因為他們不再天真,不再無憂無慮,而是充滿了成人式的世俗和玩世不恭!”
這句話果然如重磅炸彈,人群頓時像炸開了鍋!
很多家長紛紛表示不滿,頗有點怒氣衝衝的架勢,有的家長則很不服氣,希望我能舉出事例。
“別看我大老粗一個,沒你們老師懂得多,可我不照樣有房有車嗎?當個破老師有什麼用,窮死了!一輩子只能買得起個腳踏車!”你的豪言壯語無意間向孩子傳達一個資訊,再讀書再學習也是沒用的,錢才是硬道理!
“閨女,你要是也能當個明星那我們全家就出名了!”、“兒子,好好學習,將來當大官!”學習成了追求名利的工具,甚至很多家長帶著孩子參加各種娛樂節目,學習也被丟到了一邊。
“汪主任,您喝茶!”“您慢走。”對領導,你畢恭畢敬,轉眼對孩子的叔叔,你只恨他不是李嘉誠,沒給家人增光……原來這是社會的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