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也夫:都是忙於蠅頭小利,見小利忘命。

智懷:這正反映出我們信仰建設的緊迫和重要。

鄭也夫:你可以這麼說。但我還是說,信仰高不可攀。

智懷:確實“高不可攀”,正因為他高不可攀,所以我們才嚮往。

王少農:我們離真正的信仰還有一段距離,而我們又不能不去追求,不去喜歡,不要信仰。從本性上講,信仰對我們做人是有好處的。這就是您剛才說的人的尊嚴。

鄭也夫:你這是一廂情願。

王少農:但是我們能做的工作只能這樣,總比不去做好。

鄭也夫:如果一個人看不起你,就不必跟他說。沒緣份就不要說了。沒有意義。

智懷:無緣。

王少農:但我們的工作並非只針對自己人,而是面向天下人傳播信仰。

鄭也夫:現在嚷嚷這個,你覺得能影響社會嗎?

王少農:凡事當順勢而為。我感覺您是一位科學工作者,理性,務實。但不等於說您沒有精神上的追求,剛好相反,您不願意接觸的那部分可能是您最隱秘的那部分,最寶貴的那部分。您的著作其實傳達的還不是知識,而是傳達了一種精神勁。

鄭也夫:你說的有道理。就拿先秦人來說吧,有氣魄,不萎縮。對學生我也談做人,就拿你剛才說的,“精神勁”。不能惟利是圖。

王少農:能不能簡單介紹您最近要出的書?

鄭也夫:有一本叫《神似祖先》。

王少農:相似的似?

鄭也夫:相似的似。

王少農:什麼意思?

鄭也夫:就是說精神要像祖先。

王少農:哦,真好!“神似祖先”這個詞是您提出來的,有一位王靜心先生也提倡過“神傳文化”。您說的“神似祖先”有中性意味,但也傳遞了肯定祖先的資訊,否則就沒必要去“似”了。

鄭也夫:我是指身體與行為,不是說文化。

王少農:行為就是文化。

鄭也夫:行為不一定是文化,動物也有行為。

王少農:目前中國人種是否還有你說的動物性?

鄭也夫:有。人要想告別這種動物性是不可能的,所以我說要神似祖先。

王少農:恢復動物本性,野性。

鄭也夫:我們的祖先被迫過半飢半飽的生活,今天我們要有意地過半飢半飽的生活,這樣最健康,有益身心。

智懷:您這是以動物的生存生活方式教化人。

王少農:非常好,非常好。今天就到這裡吧,謝謝鄭老師。

智懷:謝謝鄭老師指導。

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十六 黃慧珍:透過信仰建立心靈的秩序(1)

題記:2009年11月12日晚,智懷、王少農在北京採訪了中國社科院的黃慧珍老師。這是一個積雪的傍晚,我們約了黃老師在餐廳一邊就餐,一邊交談,在溫馨的氛圍裡得以盡情交流。我們感覺黃老師是同道中人,無論在知識上,還是在信仰上,都是我們的老師。對黃老師的支援,我們表示深深感謝。

黃慧珍:很多講信仰的書讀了我都不解渴。

王少農:我們不是先知,我們一直在尋找定位。

智懷:我們沒有可參照的。

黃慧珍:其實只要寫出內心想法就很好。包括你(指王少農)寫的《心靈的盛宴》,我看了這本書的大概介紹。只要寫出自己想寫的就可以了,按自己的想法走挺好。我也不能提供什麼幫助。

王少農:您的認同就是對我們最大的幫助。

黃慧珍:你寫的《心靈的盛宴》,寫了中國人的精神生活,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