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重要了,我要寫的是中國人的靈性生活。我把生活概括為靈性,深度挖掘,不是現象。我們有一樣的想法,但是切入點不一樣,這跟我們各自的經歷與知識基礎有關係。

王少農:您說“靈性生活”,這挺好的。任何提法都有陷阱,但我們不能不提。

黃慧珍:每個人心裡頭都有自己的感官、感覺方面的信仰,你所說的信仰指的是社會穩定、核心的東西,比如共同構建和諧社會。但我不同意你僅僅弘揚儒家文化。西方向全球輸出的是“自由”,基督教提倡的是“上帝”,都是很大的東西,不會具體化。我們要輸出中國文化,僅僅去建孔子學院是不夠的。要提供中國的價值觀,抽象的,具有普世意義的價值觀。我不贊成你用儒家的概念,太狹窄了,容易引起反抗情緒。過於中國痕跡了,不和諧。有人說和諧提得挺“空”的,其實深入挖掘,這個“和諧”有可能是中國可以向外輸出的、與“自由”對等的東西。

王少農:理論要“空”才能裝東西,老子說:“當其無有,車之用也。”“自由”與“和諧”組成“自由和諧”,預示了東西方的擁抱。我完全贊同黃老師的觀點。

黃慧珍:你(西方)向我(中國)輸出價值,我也向你輸出價值,而這個理論可能恰恰就是和諧。真理往往是透過簡單法則發現的。

王少農:和諧是自然法則,已經昇華為真理,併成為人類價值。

黃慧珍:和諧世界觀不僅對中國,對西方同樣有益。它也是“空”的價值體系,不同國家強調不一樣,但他都會選擇和諧與穩定。所以我倒覺得和諧更具有說服力,比儒家的觀念更好。

(兩天後,王少農與智懷繼續就此問題進行討論,王少農說:和諧是儒家文明的精華,但“和諧”一詞不是中國詞彙,是外來詞彙。按照傳播規律與人接受資訊的規律,任何外來詞彙都不可能真正進入中國人內心,統領中國人的精神世界。只有本國詞彙才有號召力。是母語的力量。從歷史看,與和諧是同義詞的仁愛已經被中國人接受了幾千年,仁愛是和諧理論的有力支撐。現在說的“和諧”就是孔子說的“和”,但“和”是中國詞,“和諧”不是中國詞,意思一樣,區別很大。中國詞“仁愛”流行中國,並且流行《聖經》;與仁義是同義詞而又終將結合在一起的“和諧”、“仁愛和諧”將流行世界。)

王少農:您說的對。具體化了就不是道了,道是不執一的。

黃慧珍:對。越抽象越豐富。 txt小說上傳分享

十六 黃慧珍:透過信仰建立心靈的秩序(2)

王少農:讓人自己去填。

黃慧珍:比如自由,有英美的自由,有法國的自由,有別的自由,才具有普世價值。

王少農:我試圖找到一種共同價值。它是超乎固有文化與偏見的,它不是以事功為指導,建立什麼具體的東西,而是直指人心,在本性上做一些恢復工作。

黃慧珍:與其說“重建中國人的信仰”,還不如說“重建中國人的心靈秩序”。

王少農:心靈秩序。心靈有秩序。

黃慧珍:外在有秩序,內在也要有秩序。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信仰,但他沒有一個秩序。我倒是挺讚賞給人內心秩序的這樣一個東西。

王少農:您這個提法很新,沒聽說過。

智懷:這個秩序是否在信仰之上呢?

黃慧珍:更具體。因為信仰太抽象了。

王少農:剛才您讓我們不要具體,現在您又說要具體。

黃慧珍:就是說輸出要抽象,從大處指導,但是呢,又要具體。

智懷:在落實。

黃慧珍:對,信仰要落實。和諧本身也有秩序,和諧本身就是秩序。

王少農:有序的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