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道:“已為您準備了市郊黃山和山洞林園兩處,任您選擇。”**未置可否。在這方面,操心最多的是周恩來。他原來設想讓**以紅巖八路軍辦事處做起居、工作、活動的中心,但一住下來就感到不合適。紅巖不僅地方較偏,且路不好走,上下山石階太多,周圍又特務密佈,對來客不方便,對**也不安全。至於曾家巖50號他自己的住處,地點較好,但地方狹小侷促,且二樓是國民黨人居住。惟一比較合適的是張治中官邸上清寺桂園中山四路十八號。那裡的房舍雖不大,裝置也一般,但還合用,而且距離曾家巖50號,大家習慣稱“周公館”,和紅巖新村都不遠,又在馬路旁邊,地點適中,汽車進出也很方便。週一開口,張治中慨然答應,全家搬到復興關中訓團內一所狹小破J日的平房裡。於是,**就以桂園作為會客、工作、休息之所。每日上午由紅巖來,下午會客,晚上回紅巖睡覺。

重慶談判期間,**等**領導人在張治中的寓所一一桂園下榻,頻頻與備黨派領導人和各界民主人士廣泛交談,交換意見。

房子不大,一樓一底。樓下是會客室、餐廳、備餐間、秘書室、副官室、盥洗室。樓上是臥室,大小五六間,張一家十來口,也夠擁擠的。樓南是個院子,院子東面是大門口,傳達室、汽車間各一。院子西面是警衛員室,經常住著一個手槍班。樓房北面是一排平房,包括廚師和工作人員住房。院子的四周是竹子編的圍牆,很不嚴實。

值得一提的是客廳,它是《雙十協定》的產生地,是名流彙集、高談闊論的場所。那是一間約二十多平米的長方形房子,周圍擺上樸素的沙發,只能坐十來個人。東面、南面是窗子,外層是百葉窗,裡層是玻璃窗。牆角處擺上兩三盆花草,什麼古董擺設都沒有。南牆懸掛著孫中山先生手書“天下為公”的橫幅,字型雄渾,筆力道勁。東牆懸掛蔣介石手書的戚繼光語錄:“若謂戰無不勝,固屬欺人之談,然勁敵從來未嘗不敗……西牆是女畫家紅薇老人畫的一幅花卉。北牆是《秦淮夜泊圖》,是一位八十七歲高齡畫家的作品,上題七絕一首:

春風吹夢到天涯,人在天涯夢在家,夢到秦淮秋月夜,系船水閣聽琵琶。

這些字畫,體現了當時主人的身份、思想和性格。

**住桂園,安全是個首要問題,最操心的是周恩來。他不僅對**的睡床、坐椅、房子逐一仔細檢查,而且對警衛工作親自佈置。**從延安帶來一位顏太龍同志,龍飛虎原在重慶,加上陳龍共三人,力量是單薄些。開始,張治中對周恩來說:“政治部有警衛營,大多是我家鄉的子弟兵,我準備用他們來擔任警衛工作。”

周恩來考慮再三,認為當時重慶十分複雜,散兵遊勇多,前線下來傷兵多,袍哥幫口多,一般警衛管不了他們。兩人商量結果,決定派憲兵擔任。張治中和憲兵司令張鎮一談就解決了。

桂園小客廳,**在這裡接待客人在四十三天的談判中,**除了頭尾三天在林園外,其餘全在桂園。早上**點由紅巖村來,晚上回紅巖村歇。白天工作和休息在樓上,會客在樓下。有時談判也在會客室內進行,不少次還進行到深夜。所以當時的桂園,既是**在重慶活動的中心,也是中國政治漩渦的中心。

和談能成功嗎?這是社會上普遍發出的問號。事實上,當時國統區大致可分為三種人:

第一種是期望派,佔多數。由於人心厭戰,人心思變,人們認為談判困難雖多,但大勢所趨,期望能達成協議。第二種是搖頭派,人數不少。他們認為國共兩黨廝殺了幾乎二十年,和平是不可能的。這裡頭包括國民黨右派、軍人集團,亦包括“戰難和亦不易”的胡適之流。第三種是主和派,人數不算多,屬於國民黨左派、社會有識之士、知識分子和華僑等。

他們堅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