岸上備樂隊齊奏哀樂,江中軍艦鳴禮炮六響,外籍輪船下半旗。迎靈隊伍長達數里,夾道瞻仰不下十萬餘眾。

在成都,6月12日上午,由四川省代理主席王纘緒主持啟靈禮和迎靈禮,參加恭迎的各界人眾達十萬以上,行列十里。從牛市口、春熙路至純化街四川省黨部禮堂抗戰口號震天。

41軍副官長晉鴻高舉將軍姓字旗當先,其後是遺像亭、血衣亭,靈櫬,由軍人一團護送。王將軍血衣乃殉國時戎裝,滿衣皆血,有彈痕十三處。靈櫬置於一炮車之上,四匹高大白馬牽引,兩連手槍兵分護兩旁。靈車後面是王銘章將軍夫人、子女及家族。全城下半旗,停止宴會娛樂。備商家住戶爭相路祭,萬人空巷,爭觀盛典。空軍飛機一架,在靈櫬上低空盤旋,散發傳單。

純化街滿是黃白色布條天花,沿街兩旁均用木條竹片紮成長棚,兩側懸掛各界送來的輓聯,街道兩端備立牌坊一道。禮堂大門和二門也備立素坊一道。大門牌坊上懸掛王銘章身戎裝血戰滕縣五心高油畫一副。油畫上方有五色霓虹燈繞威“民族光榮”四個大字。大門至禮堂的幾處天井均懸滿白布天花,兩旁牆壁懸掛黨政軍要員的輓聯。禮堂正門掛于右任、孔祥熙的題辭。禮堂正中懸掛王銘章二尺高遺像一張,遺像上方是孫中山遺像。遺像兩側是蔣介石、李宗仁等致送的輓聯,遺像下方停放靈櫬。

成都公祭後,魂歸故里新都縣。

8月8日,新都縣各界組成“新都實驗縣各界恭迎王師長靈柩籌備會”,決定8月30日午後一時迎柩,從8月30日至9月1日舉行迎靈公祭和安葬儀式,全城停止娛樂三天,各家下半旗三天。

30日上午,城區備機關、法團全體職員,城區備學校學生,城區及附城義勇警察隊,壯丁隊,義勇補充隊,警衛隊,寶光寺全體僧眾,王銘章親友,黨政軍負責人,自帶乾糧,各自整隊,自飲馬河起排隊川陝公路兩側迎候,全長三里餘。沿途備街道口擺設香案,懸掛“新都實驗縣各界恭迎王師長靈櫬”的巨幅橫標,沿途樹木掛滿鞭炮。各界民眾手執香果,萬人含淚,一批又一批湧向川陝公路兩側。新都縣北門至桂湖沿途萬人空巷,肅穆靜候。

午後一時,巨大的絳帛銘旌映入眼瞼,絳帛上是李宗仁題寫的“王上將之鐘靈柩”七個大字。

靈櫬置一炮車上,周圍滿插大小姓字旗,由五匹白馬牽引,在總司令孫震和軍校學生馬隊、軍樂隊的護送下,在悽愴的哀樂聲中,沿川陝公路徐徐而來。

此時,縣長陳開泗迎上靈櫬,三鞠躬敬禮,默哀,黨政軍學界備負責人和王銘章親友相繼執紼前行,在城內主要街道繞行一週。

五時左右,靈櫬進入桂湖廣場。廣場上萬頭攢動,口號聲此起彼伏,悲壯激昂,鞭炮聲震耳欲聾。用黃白布條紮成天花的靈堂在桂湖大門對面正中。靈堂上掛王銘章遺像一副,靈堂兩側排滿中央、省市縣各界和各鄉鎮保送的輓聯。

孫震、王文振、陳開泗和王銘章親屬將靈櫬緩緩移入靈堂。

輓聯排成了長長的佇列:

陳紹禹、吳玉童等聯合撰贈輓聯一副:

“奮戰守孤城,視死如歸,是革命軍人本色:

決心殲強敵,以身殉國,為中華民族增光。”

朱德、彭德懷、周恩來、葉劍英、賀龍、劉伯承等聯名輓聯一副:

“一旅守孤城,為民族解放事業犧牲,真是炎黃子孫,流芳青史;萬人興義憤,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將史淪亡大地,復興中華。

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蔣介石題詞:

“民族光榮”!

輓聯:“執干戈以衛邦家,壯士不還,拼取忠忱垂宇宙:

聞鼙鼓而思將帥,國殤同哭,忍標遺像肅清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