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雖然有所退讓,但仍然在儘量支援中國的金融體系。

德國進攻波蘭之後,歐洲戰事全面擴大。

面對難局,無力顧及遠東局勢的英國我認為將會不得不進行大步退讓。抗戰初期,英國為了不過分刺激日本,對華援助一直抱謹慎的態度。但是隨著日本南進趨勢的加強,英日之間矛盾難以調和將會徹底爆發。值得注意的是,雖然英國被日本認定為援華主要國家之一,但是限於自己也很困難,英國對華援助始終不是以物質為主,而是政治經濟道義為主。除上述經濟援助,比如允許中方在印度開辦飛機加工J……因此,我們從日本獲得的實質性的援助其實是非常少的……高飛說的非常仔細,蔣介石也聽的非常認真,高飛看了一眼蔣介石,很快把援助的話題轉到了蘇聯方面:”蘇聯對華援助,始於26年8月簽訂的中蘇互不侵犯條約。蘆溝橋事變後不久中國就向蘇聯請求援助,但是蘇聯方面不願意過於捲入中日爭端而和中方簽訂了這個比較溫和的條約。雖然如此,中國被日本擊敗是蘇聯無論如何都不願意看到的。因此在抗日戰爭初期,蘇聯對華援助最為積極。

中蘇互不侵犯條約簽署的同時,蘇聯就向中國保證了五千萬美元的軍事貸款。而且在雙方還沒有簽訂正式協議時,蘇聯就於26年10月開始向中方提供軍火。27年3月雙方正式簽訂協議時,協議中的五千萬美元已經提供了大半。27年7月,雙方再次簽訂五千萬美元的貸款協議,28年6月,再次簽訂一億五千萬美元的第三次貸款協議。由於中蘇之間尚存在其他協定,以及歐洲局勢緊張使得蘇聯並沒有完全履行這些協定,但是,從民國26年開始,我們已經從蘇聯獲得了大量物資。共包括飛機934架,坦克82輛,各種車輛2118臺,火炮1140門,機關槍9720挺,步槍五萬挺,炮彈兩百萬發,子彈等1。8億發,航空炸彈3。16萬發。武器供應的途徑,雖然也有部分從海路海運至印度香港等再轉入中國,大部分透過蘇聯到蘭州的公路運輸。這條道路全長2925公里,抗戰爆發時條件惡劣。道路的整修翻新工作,也是在蘇聯的援助下完威的。

蘇聯除提供給中國的物資外,還派遣飛行員和地勤人員來華幫助作戰。來華的蘇聯飛行員已經高達450人。隨著德國撤走軍事顧問,蘇聯派遣軍事顧問團來華。26年秋到28年2月,據稱共有3665名蘇聯軍人以不同的方式來華,戰死100到200人左右。

蘇聯物資對中國抗戰的重要性則不容質疑,蘇聯的援助對中國至關重要。但是,同樣是隨著歐洲局勢的緊張,我認為從今年開始,蘇聯也將大幅度削減甚至是停止對華援助……”

蔣介石平靜的聽著,然後忽然問道:“德國人走了,英國、蘇聯都有各自的打算,那麼,你的意思是說中國的抗戰只有靠自身的力量了?”

“不,還有一個國家,我相信很快就會威為對我國最大的援助國。”高飛不暇思索脫口而出:“美國!”

蔣介石的臉上露出了微微的笑意:“美國?為什麼那?”

其實高飛清楚,蔣介石心裡早就有盤算了,但還是打起精神說道:

“之前,美國更多是運用制裁等手段試圖影響日本,比如被認為對日本製裁之一部分的中立法案,禁止向戰爭雙方提供軍火.但是因為這個法案並不禁止原材料的出口,其實更不利於沒有工業基礎的中國。

隨著日本侵華戰爭擴大,美國國內輿論也漸漸關注中國局勢。民國27年年6月,美國政府呼籲主要廠商控制對日本飛機和零部件的輸出,但是這仍然屬於道義上的支援而不是確實的援助。一直到12月美國才第一次實在地向中國提供了第一筆援助,就是所謂的桐油貸款,金額為2500萬美元。7月美國突然宣佈廢除日本通商航海條約最大的原因還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