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而是英國。當時英日矛盾中英國步步退讓,美國希望以此牽制日本。這時的美國雖然拒絕了日本簽訂新條約的建議,還沒有任何事實上的動作。

德國入侵波蘭後歐洲局勢動盪,當然引起美國方面關注。美國為了加強自己的軍事力量實施國防法,開始控制軍需物資的輸出.隨著日本南進趨勢越來越明顯,美國援華政策也越來越鮮明。

我認為,我國此前以蘇援為主,此後將漸漸變成美援為主。美國對華援助的動機,非常微妙。雖然美國一直有孤立主義的名聲,但是看看對華援助的時機,德國走了英國跟上,蘇聯少了美國增加。雖然英美在中日雙方中的選擇沒有蘇德那樣一邊倒,但是配合如此天衣無縫,不能不讓人懷疑美國前期的不積極是不是合有中國能夠獲得強大蘇援的因素。美國的孤立主義的表象下,並不那麼簡單。”

喘上了一口氣,高飛又繼續補充了一句:

“因此,無論從自身原因,還是美國本國的需要,我認為美國都會不斷加大對華援助,美國也必然成為中國最大的援助國,沒有之一!”

“高飛啊,你不光會打仗,而且對問題也看的非常透徹。”蔣介石誇讚了一句:“做為軍人這一點就非常難得的了。既然這樣,那我也可以告訴你,我國政府正在和美國政府就’錫貸款’一事展開協商,我相信,很快會有一筆巨大的貸款流向我國,那時候我們就又多了一個潛在的,並且可靠的同盟軍了。“這一點高飛實在太清楚了。

美國必須要大力援助中國。從日本的戰略上來看,日本要的不是整個中國,中國是為其整個東亞戰略服務的。因此,日本需要在中國的中東部建立起一個相對安全的區域,來實現其南下掠奪的目的,這一目的在不久之後的將來,美國參加了太平洋戰爭後變的尤其突出,因為那時海上已經不是聯合艦隊的天下了。

.既然日本的戰略如此,因此保持中國的實力,可以使其從側翼打擊日軍就是非常重要的目的。

在日軍佔領緬甸後,透過西南陸地交通援助的渠道被掐斷,為了穩定南亞局勢,支援英國在南亞的印度的存在,以策應日後的反,必須依靠中國協助打通西南交通線。

如果失去中國,整個亞洲將基本陷入黑暗,這也不符合西方國家的傳統利益.。因而從這幾方面來看,美國全力援華也就成為了必然的事。

心裡是這麼想的,但嘴裡卻並沒有說出來。高飛相信其實蔣介石也已經看到了這一點。

“你比我們的一些官員要強得多啊。”蔣介石指著高飛說道:“我們的一些官員,在失去了德國的援助,失去了英國的援助後,惶惶不可終日,總以為我們再也沒有打敗日本的機會了,再度丟擲了抗戰必亡的論點,這些人糊塗啊!”

說著停頓了下:“但你就不一樣了,看問題看得遠,這點讓我非常欣慰。假以時日,我相信你有更加大的前途。”

高飛淡淡地道:“委座過譽,高飛擔當不起。”

“不要過於的謙虛。”蔣介石在那沉吟了會:“有兩件事你去做一下,一是周恩來現在在重慶,你和他之前已經認識,這次聽說你也來了重慶,兩次向我提出要求,要和你見上一面,我已經同意了。見到了周恩來之後,應該說些什麼,不應該說些什麼,我相信,你心裡是有數的,我也就不特別囑咐的了。”

高飛應了一聲,心裡想到只怕這次見面不是那麼好過。

“第二件事。”蔣介石點點頭,在那繼續說道:“我為你準備了一個記者會,就在明天,向那些中外記者們介紹一下抗戰形勢,要提升國內民眾對抗戰必勝的決心,要提升國際上對於中國堅持抗戰到底的信心,這一點,對於我國的抗戰前途是非常之的重要。”

高飛一個立正:“請委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