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部分(第3/5頁)
章節報錯
,希望你能在未來半年時間裡,帶領淡水分艦隊圓滿完成移民運輸任務!”
“剛才你也看到了,即將送往淡水港的移民情緒很不穩定,我們的安撫和說服看來沒有起到太大作用,因此我決定,淡水分艦隊提前結束休整,立即最好出發前的一切準備,午餐過後,第三批移民開始登船,爭取在下午三點之前。”
“屬下立即回去轉達將軍的命令。”巴加斯敬個禮快速離去。
朱道臨示意數分鐘前趕來的徐文濤靠近些,壓低聲音吩咐道:“回去轉告你麾下官兵和鎮撫官,讓他們向第三批移民宣佈,不願意遷居臺灣的災民立刻離開營地,我們不再向他們提供任何賑濟,原計劃前往寶山周圍安居點的災民,如果願意前往臺灣可以組織起來優先進食,然後發放水壺和食品依次登船。”
徐文濤重重點頭:“早就該快刀斬亂麻了,弟兄們私下都說將軍太過仁慈,那些死皮賴臉的災民正是看到將軍寬厚,才違背之前徵召移民時他們自己做出的承諾,不但提出這樣那樣的非分要求,還蠱惑周邊的人和他們一起鬧。”
“要是他們不願意移民臺灣,早在龍潭和北固山的時候,就不要加入獲得優待的移民隊伍,這樣的人要是在遼東,早就死一百遍了!”
朱道臨歉意地安慰道:“別說了,弟兄們可以發牢騷,你不行啊,要是連你都發牢騷,隊伍還怎麼帶?”
“去吧,我們已經仁盡義至了,如何選擇留給災民自己考慮,我們不逼他們,哪怕只有一半災民願意走,我們的艦隊也會在下午三點準時。”
“還有5個小時,足夠了!”
徐文濤黑著臉匆匆離去。
朱道臨望了一眼衛城周圍吵吵鬧鬧的災民,在幾名將校的陪同下繞過黑壓壓的臨時營地返回衛城。(未完待續。。)
第二七四章 整軍會議
朱道臨再次來到瀕臨江口的土山上,遙望浩蕩江面上如同綠色扁舟般的崇明諸島,山下正在搬運水泥的和鋼材的上萬民夫如同蟻群一般,沿著逶迤的泥濘道路來來往往,分外忙碌。
眼前的長江口比數百年後更為寬闊,南北之間寬度高達90多公里,後世位於江口北岸的啟東縣如今大部分還泡在水裡,幾百年後長80公里寬18公里的崇明島,如今只是互不相連的四座島嶼,由東向西依次為南沙島、長沙島、三沙島和崇明後島。
位於中段的長沙島和三沙島面積最小,一南一北距離最近,目前除最小的三沙島荒無人煙之外,其餘三島均有水師千戶所和百戶所的軍戶定居。
劃歸寶山衛的狼山千戶所,位於南通州東南12公里,距離茫茫大江中的崇明後島30公里,距離江口南岸的寶山衛城70公里。
狼山西面和南面全是滔滔江水,沿岸和崇明諸島一樣被鬱鬱蔥蔥的蘆葦所覆蓋,原本的狼山衛早在百年前一場大洪水中灰飛煙滅,至今沒有恢復過來,只剩下高度約在110米的狼山依舊聳立江畔。
朱道臨至今沒去過狼山,也不急於重建狼山衛城,聽說那片地方山清水秀,景色獨到,已被一群和尚和尼姑佔據,狼山和周邊幾座矮崗周圍建起了頗具規模的寺廟。
對此朱道臨心裡非常不爽,已打定主意完成寶山港和軍營的建設之後,再派遣千餘新兵前往極具戰略位置的狼山駐紮,建設軍營修築炮臺,到時再慢慢和侵佔衛所土地的當地豪強與和尚們算賬。
時至正午,吳淞千戶所、駐紮崇明後島的崇明千戶所、駐紮長沙島的百戶所崇明中所、駐紮南沙島的百戶所崇明前所共529名小旗以上軍官齊聚寶山衛城。
這其中。年紀最大的是崇明千戶所千戶袁致中,今年已62歲,他帶來的三個兒子分別是39歲的長子、副千戶袁伯軫,35歲的二兒子百戶袁仲軫和28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