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當年那個在我懷中撒尿的小兔崽子,現在已經是大楚這戶部尚書了,不錯,沒有丟苑家的臉。” 苑莊一怔,苦笑道:“都多少年了,老祖宗怎麼還記得當年那頑劣之事。” 那輩分高的可怕的老人微微一嘆,“人老了之後,就是很容易想起之前那些年生的事,不過現在不想,老祖宗也沒多少時間去想了。” 苑莊嘴唇動了動,卻看見那老人搖搖頭。 老人轉頭看了看那中年文士,笑道:“南衣,記得當年你在陵安還是有些名頭,那榜上的湯槐安是不是和你交過手,輸了幾招來著?” 晉南衣淡然回答,“一招而已。” 老人嘿嘿笑了笑,“一招啊,那湯槐安沒有留下陰影從此不敢練刀?” 晉南衣不說話,他說的一招,便是一招就讓那湯槐安再提不起刀。 老人在放下簾子之前好好打量了下這陵安城門,嘴裡喃喃道:“這可和當年不一樣啊。” (本章完)。。。 。

第299章 上下

大楚朝堂,變幻不定,卻不是不可捉摸,這些天朝堂之上雖說並沒有什麼大事生,但若是有心者順著藤蔓一點一點抽絲剝繭剝下去便會驚訝的現,這看似風平岸靜的朝堂實則暗流湧動。 有個年齡和身份都極高的老人低調入京,卻架不住那些朝堂重臣的耳目眾多,順著苑莊請事假一事,很快便摸清楚整件事情的來龍去脈,那位號稱侍奉過大楚前後四位皇帝的苑家老祖宗居然入京了,這讓得到訊息的朝堂重臣都猛然一驚,要知道,這位老大人可是當年那神龍年間的名臣之一,雖然和那些足以在史書上留下濃墨重彩一筆的其他神龍名臣不同,這位老大人當年實在太過年輕,並未作出過什麼足以讓大楚都銘記的大事來,可這位老大人歷經四代,大楚六部外加三省,除去兵部尚書和宰輔這兩個位置屁股沒有挪上去過,其他大楚的中樞位置都被這這老大人給坐了個遍,可能這樣說起來,很多初入官場的新人會沒什麼想法,那要說的更直白一點便是,當年這位老大人在門下省當尚書令的時候,和宰輔大人鬥了半生的孫老爺子還是一個小小的禮部主簿,而宰輔大人更是還被這老大人親自訓斥過。 其實說來,宰輔大人仕途並非平步青雲,仍舊和大楚歷史上大多數宰輔一樣,是一步一步在陵安官場摸爬滾打之後才做到了如今的宰輔之位,實則期間所受的委屈心酸也不被世間大多數所知,除去廣為被流傳的宰輔大人供職在吏部的時候因為放錯一卷卷宗便被當時的吏部尚書譏笑斷言這輩子也坐不上吏部尚書位置的這一件趣聞之外,其他事蹟,便真的隨著宰輔大人成了宰輔大人之後便主動的被動的銷聲匿跡了。 可這位老大人還沒死,雖然和他同期進入朝堂的老大人們都已經接連去世,這位老大人卻仍舊活到了現在,而且還入京了。 朝臣們都還記得,這位老大人當年出陵安的時候就是先帝駕崩之時,皇帝陛下當年還是皇子的時候,便已經顯露出來要大幹一番的勢頭,因此初登大寶的第一道聖旨便是以老宰輔年邁為由,恩賜還鄉,這位老大人早看透朝中局勢,加之已經是高齡,也不需皇帝陛下下旨便請辭還鄉了,而原意是要好好安撫這位老大人的皇帝陛下大喜過望,雖說準了老大人的請求,還是特許這位老大人在有生之年若再想上朝,便可自由進出皇城。 這份殊榮,可不是人人都可以得到的。 朝臣聽說這位老大人入京之後,便先感到了一股風雨欲來的氣息,高深的革除蒙蔭制的新政尚未提出,可任誰都知道,這道政令一旦頒佈,遭受衝擊最嚴重的毫無疑問便是慶州苑家。 蒙蔭制,苑家受益最甚。 可宰輔大人如日中天,當真是一個不問朝政幾十年的老頭子可以壓制的? 有的朝臣相信,也有的朝臣不相信。 可無論怎麼說,老大人餘威仍在,就連皇帝陛下都不敢直接拂了這老大人的面子。 不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