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乎朝臣意料的是,這位老大人自從當日清晨入京之後,接連數日苑府都未有訊息傳出,戶部尚書苑莊一如之前那般,上朝下朝,無甚可說,可待在府邸中的時間,便被之前要久得久了。 老大人在積勢。 這是朝臣們的一致想法。 朝臣們不知道老大人要積勢積多久,可既然老大人一日沒有走出府邸去那座議事殿,朝臣便可觀望一日。 這一觀望,便是半旬時光。 這些時日南境的戰報仍舊是源源不斷的傳進陵安,最初的那封戰報上寫了柳蔭軍鎮在內的四座軍鎮被不知道從哪兒冒出的南唐十萬大軍同時進攻,一州將軍袁難為國捐軀,便讓很多不諳軍事的文臣們著了急,加上那最開始的十萬南唐大軍,豈不是整整南唐二十萬大軍不是都在攻打南境? 可南境除去八萬靖南邊軍,也只有從附近抽調的八萬州軍,總計十六萬的兵力而已啊。 收到戰報那日兵部尚書王同現面對著一群如同熱鍋上螞蟻的大臣,心裡冷笑,不過仍舊什麼都沒有說,只是想著大楚何曾被攻破國門過? 而且那封戰報上說的很清楚,柳蔭軍鎮丟失,可溪東和另外兩座軍鎮可都還沒丟,更重要的便是大楚的靖南關也還沒丟,整個大楚南境的門戶沒丟,南唐大軍要想長驅直入便是妄想。 第二份軍報緊接著而來,這次是靖南侯親筆,陳訴內容很簡單,只說了柳蔭四座軍鎮被南唐大軍圍困,靖南關外也有十萬南唐大軍,關內八萬靖南邊軍救援不及,只得出關與那十萬南唐大軍一戰。 這封軍報上只有寥寥數十字,在王同現當著朝堂群臣讀出來之後,有的朝臣乾脆跌坐在大殿之上,臉色煞白,口中喃喃自語,如何能夠如此打仗? 這類大臣飽讀詩書,在書中也讀過大漠黃沙,金戈鐵馬,但從未見過,他們只知道八萬對十萬,這是少了整整兩萬人啊! 更有甚者爬起來之後便提議調鎮北邊軍南下一起應對那二十萬南唐大軍。 皇帝陛下臉色平淡如水,他沒在那軍報之上看到請求增兵的請求,於是他便沒有任何決定,皇帝陛下決定要等結果,那整座朝堂便也只能等。 索性第三封軍報總算來了。 王同現拿著軍報的手微微顫抖,他本身便是出身于靖南邊軍,對於此刻這封戰報的結果如何,他遠遠比皇帝陛下更急迫的想知道。 開啟軍報,這次不是靖南侯親筆,而是以硃筆寫就。 大楚軍報,勝則用朱。 靖南關外十萬南唐大軍被八萬靖南步卒打的潰不成軍,主將劉去疾更是差點被生擒,那攻打四座軍鎮的鄢徵所部更是不得已棄了那眼看著就要攻破其餘三座軍鎮的光景,調轉馬頭去馳援那十萬南唐大軍。 攻下四座軍鎮雖然足以影響南境局勢,可靖南關未丟,南唐就別想長驅直入大楚境內,而要是靖南侯那八萬靖南步卒徹底擊潰劉去疾十萬大軍,再反過頭來和那軍鎮之中的州軍兩面夾擊,鄢徵這十萬大軍也沒什麼其他結果,必定被大楚包餃子。 因此鄢徵只是一怔,收到訊息之後便飛快馳援劉去疾。 至於結果如何,那封軍報尚未提及。 看見起點有讀者說不相信作者十九歲,可是我真的十九歲。 (本章完)。。。 。

第300章 一問不答

苑老大人不出那座戶部尚書府,自然便有人想要進那座戶部尚書府,只是老大人以這種歷經世間滄桑的閱歷,自當是早就有過打算,因此無人能夠進得那座戶部尚書府,就連朝堂上的幾位六部大臣都狠狠吃了一次閉門羹。 隨時關注著這方府邸情況的大佬們眉頭一皺再皺。 眾多大臣在這老大人面前吃了閉門羹,原以為是無法在近日見到這老大人了,可沒想到這須盡白的老人在清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