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佔領東枝(第1/2頁)
章節報錯
投降還是不投降,這是擺在索欽茂等人面前的問題。
而且,政府官員投降,也沒有多大影響,投降之後,等被釋放回去,換個職務再當官就行。
但軍隊就不一樣了。
失去了士兵的軍官,就像沒有領土的國王,有可能什麼都不是了。
所以,最糾結的是丁吞將軍。
在沒有得到上級同意的情況下投降,回去之後,甚至有可能被追究責任。
時間就在猶豫不決中過去。
一天之後,馬奎見東枝城的政府軍沒有投降的動靜,就毅然下達了進攻的命令。
首先是重炮轟擊。
二十門榴彈炮和十門加農榴彈炮齊發,鋪天蓋地的炮彈砸向政府軍的陣地。
炮彈砸到陣地上,一顆炮彈就炸出一個巨大的坑,爆炸中心的政府軍士兵被炸得四分五裂,殘肢斷臂和人體組織到處飛濺。
一輪轟炸,政府軍的前沿陣地就全部失陷。
然後坦克出動。
十輛m26潘興重型坦克,就像十個巨大的鋼鐵猛獸,威風凜凜地殺向東枝城。
潘興重坦是美國為了對付德國的虎式坦克而研製的,因研製時間較晚,沒能在二戰發揮太大作用,但在朝鮮戰爭時期發揮了重要作用。
朝鮮戰爭結束後,很多潘興重坦就流向了世界各地的二手軍備市場。
潘興重坦的特點是裝甲厚,火力猛,機動性強,適合山地作戰,這是朱江青睞這款坦克的原因。
東枝城的守軍,根本沒有能夠對付潘興重坦的武器,一般的迫擊炮和重機槍打在潘興重坦上面,只能在它表面彈起一陣火花,而不能對它造成傷害。
潘興重坦在前面開路,如入無人之境,尾隨在坦克後面的撣邦革命軍士兵,則順利進入東枝城。
政府軍計程車兵節節敗退,一路退到撣邦政府大樓。
撣邦革命軍計程車兵在坦克的帶領下,將撣邦政府大樓四面包圍。
潘興坦克的火炮對準政府大樓,隨時可以開炮。其90毫米口徑的大炮,可以輕易打穿政府大樓的牆壁,在它面前,政府大樓就像紙糊的房子。
馬奎讓部隊停止攻擊,再次給政府軍一次投降的機會。
撣邦革命軍將政府大樓圍而不打,其勸降的意味非常明顯。
在整個東枝城沒有和平取得的情況下,如果能夠不戰而屈人之兵,和平奪取撣邦政府大樓,達到減少傷亡,減輕戰爭對城市的破壞,也是相對令人滿意的結果。
此時,撣邦政府大樓裡面,以吳登和丁吞為首的政府軍政大佬,面臨最後的選擇。
這個時候,其實也沒有什麼選擇了。
在撣邦革命軍開火之前,還可以說面臨是戰是和的選擇,但現在敗局已定,只是選擇哪一種投降方式的問題了。
最後,政府大樓上面掛起白旗,政府軍正式投降。
還剩下的幾百名士兵放下武器。
撣邦革命軍進入政府大樓,接受武器,清點俘虜,全面接管政府大樓。
對於投降計程車兵,撣邦革命軍經過調查發現,這些士兵都是下緬甸的緬族,很多人甚至都不會說漢語和傣語,這些士兵思家心切,不願繼續留在撣邦。
馬奎分析, 這些政府軍士兵都是緬族,對撣邦沒有認同感,和外國人沒什麼區別,沒有編入撣邦革命軍的必要。
於是將這些士兵全部釋放,併發給路費,讓其立即返回下緬甸。
而部隊中連級以上軍官,則暫時全部羈押。
這樣先前釋放計程車兵群龍無首,不至於弄出亂子。
在攻佔撣邦政府大樓的同時 ,101旅計程車兵已經控制整個東枝城,並將幾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