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銀行研究生部(應劉鴻儒先生的邀請)等院校陸續開設資本市場實務系列講座,邀請業內代表性人物介紹資本市場相關業務。這些講座帶給學生的不只有理論推導和定價模型,更多的是一些實踐的操作和經驗,受到了同學們非常熱烈的歡迎。現將其中的一部分內容及在其他場合所做的一些講座一併集結成冊,希望能為沒有機會參與講座的其他學生和業內人士提供參考和借鑑。在本書的最後,還收錄了中國人民銀行研究生部2008級學生部分優秀課程結業論文。在講座的組織和文稿的整理過程中,得到了我在中國證監會的同事劉彬和張達同志的大力支援,中國人民銀行研究生部的謝立、楊紅強、劉晨茹、鄭楠迪、張瀟、隋江波、支昕宇、溫陽等同學也提供了幫助,在此對他們一併表示感謝。

新世紀的第十個年頭在國際金融危機餘波的震盪中結束,中國經濟的改革開放也走過了30年的歷程,創造了舉世震驚的“中國奇蹟”。為確保中國趕上發達國家的水平,中國經濟需要繼續增長30~50年“我們的目標是,到本世紀末人均達到八百美元……更重要的是,在這樣一個基礎上,再發展三十年到五十年,我們就可以接近發達國家的水平。”——《*文選》第三卷(1984年),轉型和升級成為了再續“中國奇蹟”的必由之路。與此同時,此次金融危機之後,很多傳統產業加快了退出歷史舞臺的步伐,客觀上為各國經濟競爭下一輪產業制高點提供了相對平等的起跑線,也為中國經濟結構的涅磐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遇。所有這些都離不開一個強大的資本市場的支援。因此,我們需要把握機遇,不斷推進中國資本市場的改革與發展,完善市場經濟體系,強化資源配置效率,為中國經濟的可持續成長和現代化步伐提供不竭的動力,而中國資本市場也必將在伴隨中國經濟崛起和參與全球競爭的過程中成長為世界第一流的資本市場。

祁斌

2010年6月

華爾街: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1)

祁斌:中國證監會研究中心主任,中央黨校客座教授

誰製造了美國經濟的冰山

由美國次級貸引發的金融海嘯席捲華爾街進而波及全球,危機背後隱藏的冰山到底是什麼?300多年的歷史裡,華爾街又遭遇過怎樣的危機與變革?中國證監會研究中心主任祁斌2008年11月17日做客中央電視臺《對話》欄目,對上述疑問進行了解讀。

祁斌:感謝央視的《對話》邀請,使我有機會跟大家一起來探討華爾街發生的危機和它的歷史。

華爾街是一個金融帝國

我想我們探討的題目是以美國經濟發展為背景去探討。華爾街是大家耳熟能詳的一個名詞,究竟什麼是華爾街呢?在物理上或者地理上,它是一條非常小的街,它在紐約曼哈頓島的南部,只有500米長,在這條街上,集中了很多國際金融機構的總部,像高盛、美林等。但是實際上,從廣義來說,它是美國資本市場的代名詞。

按照美聯儲2006年年底的資料,華爾街的股市規模總體是20萬億美元,相當於美國GDP的150%。華爾街債市的規模是27萬億美元,相當於美國GDP的200%。也就是說,美國的債市和股市加在一起相當於美國GDP的350%,在很大的意義上;華爾街是一個金融帝國。

很多人講世界有六大強國,除了我們最熟悉的五大強國以外,第六強國就是華爾街。也就是說,西方普遍認為,華爾街可以獨立於美國,成為一個自成一體的強國,叫做富可敵國。

2008年以來這個帝國發生了很大的問題,在半年之內的時間裡,美國華爾街的五大投行,或者收購或者被人收購或者,轉型或者破產。也就是說,五大投行全部都消失殆盡,其中的4家是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