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部分(第4/4頁)
章節報錯
說過,卻從來沒有當過一回事。
康熙對他們國家有的東西還是頗為讚賞的,只是,那些東西再好,和中華幾千年的文化比起來,卻是不值得一提的。康熙沒有想到,他原來只是一個井底之蛙,驕傲了半輩子,只以為自己天下第一,統一了大清就代表周圍列國會臣服自己,有萬國朝賀的榮耀。
可是隨著從沙俄傳回來的訊息,加上南方臨海發現的一些外國人,康熙知道,自己的國家也成了“哥倫布”類窺探的目標了。
這讓康熙十分不爽,改革勢在必行。
國家安定團結意味著強大,可以有足夠的力量抵禦外敵,如今他要面對的,不僅僅是天地會,噶爾丹之流,這些宵小之輩,在康熙的眼裡還不足一提。康熙憂患的是來自外部的壓力,鄰居沙俄蠢蠢欲動,屢次侵犯邊境,狼子野心昭然若揭,南方諸省也有許多外籍人登陸,行商傳教中也多有不法之舉,停泊在外海的商船上,不僅僅攜帶著貨物,還有洋炮和軍人。
若是大清如過去一樣,大災小災接連不斷,貪官汙吏盛行,高層貴族們也只顧著自己家族的利益,隨意圈地圈地,踐踏普通百姓的利益。那麼,那些窺探者不須動用刀兵,只要適時的在其中挑唆,提供武器上的支援,大清自己就亂起來了。
滿清和漢人之間原本就有矛盾,……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真正漁利的又是誰呢?
康熙現在極不想聽到的就是自己人掐架,沒想到,前朝讓自己帶頭給壓下來了,後院卻鬧了起來,老孃和媳婦之間,婆媳不可調和的矛盾,即使在帝王之家也會發生。康熙苦笑,自己果然太自以為是了,一屋不掃,何以平天下?
衛琳琅歷來的所受的委屈,康熙都知道,即使衛琳琅身邊沒有他的人,後宮里根本就沒有秘密,除非康熙不想知道,若不然,芝麻綠豆點的事情他都會一清二楚,可是,他卻不能夠把太后的腦袋破開,去看看那位老太太到底想的是什麼?大清以孝治國,即使不念著小時候撫養過自己的恩情,光嫡母一角色,康熙就不能夠把太后怎麼樣?都幾十歲的老太太了,又能夠活幾年?康熙也不想和太后翻臉,只好私下裡多安慰一下衛琳琅。
康熙溫言細語,口氣是從來沒有過的溫柔,拍打著哭的傷心的衛琳琅,無奈的安慰道:“看在她撫養了朕一場的份上,有委屈也受了罷。”這種話,於身份,於地位,都不該跟衛琳琅說,可是,在康熙的心裡,衛琳琅身份地位不一般。
太后做的再不好,康熙能把她如何?衛琳琅也不是非要康熙給她一個說法,只是心裡十分委屈,想要找一個地方訴苦罷了,後宮裡面除了大喪,是不準哭泣的,衛琳琅哭了一會兒,又被康熙安撫了一回,心裡的鬱悶也消了些,也止住了眼淚,只是,康熙的懷抱也確實可以護著她,衛琳琅就依著康熙,沒有動彈。
衛琳琅並不怕太后汙衊,天下的人都誤會她也沒有關係,衛琳琅最怕的是康熙的懷疑和猜忌,太后的話,無疑說她實際已經成為了後宮第一人,這種話,加上衛琳琅實際的後宮獨寵的地位,要是康熙在生出一些別的想法,她和兩個孩子,不等長大,就活不下去了。
衛琳琅想了一回,低聲道;“皇上,我想給胤禩求個恩典。”
康熙嗯了一聲,問道:“想求什麼?”
衛琳琅掙脫了康熙的懷抱,跪在地上,鄭重的道:“我想求皇上給胤禩指婚的時候,千萬別給他指滿蒙八旗女子做嫡福晉。”衛琳琅打聽了,幾位皇子阿哥的嫡福晉,身份都很高貴,解釋滿族的世家格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