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做工有報酬,當兵有餉銀,從來不會跟以前的貴族老爺們那般,不拿他們當做人看,這些人過著天上人間般的生活,自然要奉胤禩為神靈了。

只是再冠冕堂皇的藉口都掩飾不了胤禩等人的侵略野心,戰爭帶來的普通百姓和士兵的傷亡也是難免的,所以等康熙提出要帶衛琳琅到高麗去的時候,胤禩反而舒了一口氣,不是他涼薄。而是這裡是大後方,隨著糧草準備停當,戰爭的氣息日益隆重,一旦部隊開拔,隨後就會有傷員和烈士會送回來,衛琳琅看到這血琳琳的場面,難免會擔心遠在戰場的胤禩等人。

康熙這一次仍然只帶著衛琳琅出行。宜貴太妃跟著康熙來到胤禩的國家,稍微住了那麼幾天,跟胤禟的幾個兒子們混了個臉熟,就急匆匆的帶著胤祺和胤禌兄弟兩個回大清了,她知道胤眩��返i他們出征在即,生怕康熙把自己的兩個兒子們派出去跟隨他們一起打仗。

胤禌的身體雖然不好,胤祺可是上過戰場的,康熙要是強令,胤祺可是不敢不從。

宜貴太妃倒是不擔心胤禟,反正他從小到大沒有一天不闖禍,倒是跟著胤禩後還做了一點正經事,又不會上戰場,沒有性命之憂。再說,宜貴太妃也知道胤禟的性子,從來都把自己的話當做耳旁風,不聽從自己的勸告,乾脆就沒有勸說,由著他去了。

衛琳琅自然是挽留了一回,說是宜貴太妃好不容易出來一趟,要帶著宜貴太妃好好的玩一回,還問她有沒有興趣搞慈善事業,企圖拉一個有錢的主捐錢。宜貴太妃可不想讓胤禩猜忌她替胤禟掙民心,自然是興趣缺缺的意思一下,捐了一些銀子表示心意,讓衛琳琅感嘆了一回。

康熙倒是也留了宜貴太妃,只是宜貴太妃如今對康熙充滿了恐懼,心裡對他的那點愛慕和思念也被兩個兒子的安慰所替代,意志堅定的拒絕了康熙的挽留,帶著兩個兒子絕塵而去。

胤禩陪著胤禟一直把宜貴太妃送出了沙俄才回來,胤禟到底是消沉了幾天,雖然他心硬如斯,可是見到自己的生母和一母同袍的兄弟還是歡喜開心的,胤禟也儘量抽出時間陪伴在宜貴太妃身旁,盡孝心。

可還沒有相處幾天,宜貴太妃就提出要走,胤禟一時半會真的接受不了,只是宜貴太妃意見堅決,連康熙的挽留都不肯答應,怎麼會順從胤禟的挽留,到底是讓胤禟傷心失望了一回。十幾年不見,短短的團聚又匆匆的離別,以後也不知道還會不會在見面,胤禟突然間有些後悔,自己以前太不聽話,讓額娘傷透了心,如今要彌補自己的過錯了,又無法在身邊盡孝。

胤禟不僅主管著國家的經濟命脈,還要參與國家軍政大事,富察氏處理不過來的文職奏摺也得他幫襯,胤禟也沒有時間多感嘆,就被淹沒於文山折海之中了。

康熙一直等到胤禩他們點兵,即將出徵的時候才突然告知胤禩他們,自己要離開這裡,帶衛琳琅回大清,若是明著告訴胤禩,康熙怕胤禩阻攔,畢竟高麗如今的處境不妙,衛琳琅手無縛雞之力,自己也年紀老邁,胤禩不一定會同意自己赴險,而且還帶著衛琳琅,頗有些做人質的意思。

胤禩等人苦勸不住,康熙到底是在胤禩,胤眩��返i他們出征前帶著衛琳琅走了,胤禩始終沒敢跟衛琳琅提他要出征的事情,富察氏忍著擔憂,也不敢說,夫妻兩個帶著一幫子兄弟們並烏力吉一起把康熙和衛琳琅送出了沙俄又急忙轉回來,領兵出征去了。

西方的國情胤禩瞭解的差不多,大多數底層的平民和奴隸還過著水深火熱的生活,以前放的探子也悄悄在他們中間做宣傳,那些人早就聽說胤禩的盛名,知道胤禩帶兵去“解救”他們,早就暗自準備,準備配合胤禩的營救。天時地利人和一樣不缺,胤禩決定宜早不宜遲,帶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