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利於後方的穩定發展;

太遠了,又不利於軍隊的調動和補給,而且與澤潞沁的山西之地也不能離得太遠。

所以,暫時只能選擇在汝寧府了。另外,汝寧府的各項工商農事基礎不錯,人口也不少,故就暫定汝陽城了。”

李巖聽後,眼中露出一絲喜色,不置可否地點頭同意。

在周雲與李巖關門商議之後,彷彿開啟了一扇溝通的大門。

此後,每天都有不少文臣武將,被周雲叫到殿內,進行秘密談話。

時光匆匆,如白駒過隙,轉眼間,便來到了弘光二年的一月下旬。

新春剛過,可天氣依舊寒冷異常,凜冽的寒風,如同一把把鋒利的刀刃,割在人們的臉上生疼。

今年冬天,隨著夏軍轄下漸漸安定下來,百姓們迎來了紅薯的大豐收。

相比往年,因凍餓而死的現象少了許多。

又因為年前夏軍轄地正式建立了夏王朝,民政各衙門紛紛設立,百姓們的生產生活,有了職責清晰的衙門負責管理。

往日混亂無序的局面,漸漸有了一定的秩序,人們的臉上,也開始露出了久違的笑容。

周雲將自己的夏王府,設在了河南汝陽縣。

夏王府的所在地,正是前明朱見澤的崇王府。

夏王府內設文臣六部,武臣六柱,另設軍機參贊院統合軍政,督察院行使監察之事,向雲社管理各社團機構。

這種權力架構,既用六柱將軍制平衡各方勢力,保留六部王府舊制,向士紳階層做出一定的妥協;

同時設立軍機參贊院統合軍政,既融合了明代五軍都督府的遺制,又暗合大順軍五營二十二將的傳統,

甚至還有清廷後期軍機處的雛形。

文臣六部,分別為禮、吏、刑、戶、兵、工六部。

各部設尚書、左右侍郎等官職,只是在每部中的職責,進行了重新劃分。

例如,禮部下設的儀制、祠祭、主客、精膳清吏司和鑄造、教坊兩個配套司,周雲將精膳司的事務劃給儀制司,單獨成立一個教育司,同時將鑄造司劃給工部,教坊司改為文化司等。

武臣六柱制,則分為東西南北中上六柱。

周雲將各路兵馬混合在一起,讓他們相互制衡,又相互合作。

:()明末:我成了周遇吉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