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意在威脅地行動,早已引起了國會方面地很大反感,除研究系外。各黨派議員都不甘心做段的工具,單就過去看參戰案很難在國會得到透過。

而現在隨著段祺瑞的幕僚們打出不透過對德宣戰議案,就是行賣國禍國之實。甚至於就是國內不少團體也至電國會,要求國會透過對德國宣戰。原因無他,現在國人本就脆弱的神經。已經隨西北的全面動員而變的緊繃起來。

雖然沒有人相信西北能夠擊敗俄國,但是卻沒有人不佩服西北人的決心。也正因為如此。在人們看來既然不能給西北助力,那麼就絕不能拖西北的後而在受國務院控制的報紙鼓吹著對德宣戰,可以避免英法美日等國藉口干涉蒙古,有助於西北護蒙戍邊大業,在這種情況下,無論是國會或是國內輿論以及各社會團體,在是否對德宣戰的問題。已經發生了明顯地變化。

而這種變化卻不是蓀中山樂意見到的。必竟段祺瑞主張對德國宣戰想借機擴大勢力,其真實目的在於以此和日本掛鉤。藉機取得日本地貸款和軍火,進而以參戰之名,行武裝統一之實,但是現在因為西北、因為蒙古,孫中山只能選擇支援對德宣戰,以保蒙古以不失。

“展堂、執信,對現在對德宣戰之事,你們怎麼看?”

看著書桌前的胡漢民、朱執信二人,蓀中山開口問道,儘管已經做出了決定,但是蓀中山還是希望聽一下他人的意見。

“先生,誠如您之前所提,我國參戰於國家有百害而無一利,但是現在我們卻不得不戰。西北因為蒙古被綁上了戰車,整個中國卻因西北而綁上了戰車,西北為了蒙古不得不戰,中國為了西北不得不戰!司馬政治上不成熟,難道他蔡松坡也跟著一起瘋了!”

看著面色凝重地先生胡漢民面帶著憤然的開口說道,在胡漢民看來現在全中國都被西北捆綁上了一輛前途未明地戰車。正是因為西北在軍事上的冒險、政治上的幼稚,才使得置全中國以前所未有之危險之中。

作為中華革命黨的政治部長的胡漢民一直以來都是堅持的拒絕參戰,原因是因為參戰於中國而言無利可圖,尤其是在當前局勢不明之時,對德宣戰更是危機重重,更何況政府參戰的目的並不單純。而此時隨著因為蒙古俄國人叫囂著戰爭威脅,西北隨之以全面動員相對,國內更是引發了反俄狂潮,此時胡漢民卻發現為了維護國家地領土和權益,此時對德國宣戰反而成必然地選擇。

“先生,對德宣戰一事關係到整個國家生死存亡的前途大事,因而除嚴守中立外,不能望有他種行動。雖然德國已顯疲憊,然戰局未明之時,對德宣戰無疑自加風險於身。然此時如展堂兄所言,此時我們不得不戰,對德宣戰是避免蒙古為他國藉口干涉地唯一選擇。現在不僅僅只是一個西北全面動員了,在上海的街頭隨處可見祖國召喚你的海報,青年人現在談論最多的就是蒙古,就是祖國!就連南洋現在都有數千人要乘船回國保衛祖國,廣西通電全國將派一團精兵趕赴西北,雲南、貴州、四川皆通電全國將派軍助戰,且都言或整建、或散建皆聽從西北邊防公署任之。現在上海各界也正在發動為西北全民動員衛國壯舉策劃一次大規模的全民獻金救國,現在因蒙古之事,舉國上下當真是地無分南北,年無分老少。民心、民意俱集於西北。除了支援對德宣戰,我們還能做什麼?”

作為先生的軍事聯絡官以及機要秘書的朱執信在聽到胡漢民的話後有些失落地開口說道,曾經執筆撰寫由先生口授內容觀點地《中國存亡問題》一書的朱執信,清楚的知道此時對德宣戰對中國而言意味著什麼。雖說眼前可以接收德國在中國的利益。取得部分國家權益,減免部分債務。

但是畢竟一切都是前途未明朗,對德宣戰無疑是將整個國家的命運押於英法,一但發生意外,到時是悔之晚矣。但此時為了蒙古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