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4部分(第2/4頁)
章節報錯
鄉大邑縣安仁鎮的時候要強壯多了。在四川老家是苦捱,在黑龍江這邊則是苦幹,或者說只要肯苦幹,日子真是好過的,至少有的吃。
首先是黑龍江邊上的土地肥沃的都能出油了!雖然一年只能種一季,但是收穫絕不不南邊的雙季稻差——這個時代沒有化肥,全靠生物肥料和土地自身的肥力支撐。四川的土地已經開墾了千年,土地自身的肥力已經不大足了。而黑龍江邊上的土地沒有開墾過,當然肥沃的不行。而且北方的夏季日照時間很長,晝夜溫差又大,都是有利於農作物生長的。另外,東北的冬天極為寒冷,能夠適應這種嚴酷環境的害蟲也少。所以日後的東北才能成為國家的糧倉。
其次是不用交租子納田賦(概免3年),雖然土地不是自家的。但是確有永久免費使用權!收上來的糧食,都是歸自己的。要不是東北這裡的糧價太賤,楊老白去年的收入大概都能超過他老家的地主劉宗英了。不過他這一年多來吃得肯定比眼下中國絕大多數的地主要好,幾乎頓頓都有葷腥,白麵饅頭更是敞開了吃。就是這麼個吃法,家裡的還是糧食滿倉。
第三就是有許多的額外收入。雖然有50畝地要打理,但是實際上要幹得農活並不多。集體農莊是用馬犁地的,馬應該是農莊公有的,不過卻被“莊主”家裡面牽了去養,拉出來犁地的時候再問各家收一點糧食做酬勞。另外“莊主”家裡面還修了個磨坊,大家收上來的麥子也交給他家磨成面。雖然這麼做很有一點“資本主義尾巴”,但是大家都願意這麼幹。因為省下來的時間和力氣可以去附近山裡面打點山貨,挖點人參藥材,這可比種田容易來錢。而且“莊主”是所有的莊戶一人一票選舉出來的,所以也不敢提出太高的收費。由於一莊子的農戶都是天南海北湊在一起,幾乎沒有同鄉同宗,眼下還很難形成勢力。這個基層民主倒是貨真價實的。
因為在莊子裡面的日子還好,所以沒有什麼人想離開莊子出來幹活,可是上面偏偏三天兩頭下徵發苦力的軍令……看來世上事總是不如意的多!楊老白的心裡這麼想著的時候,拉木料的馬車已經進了營地。(未完待續。。)
第686章 武裝的勞動者第一更
,,求訂閱!另外,今天還是五更的說
胡林翼和喬致庸也注意到了運木料的車隊,兩人同時挺下腳步,扭頭望去。喬致庸指著已經停下來,排著隊等著卸木材的車隊,還有四下熱火朝天的工地,笑道“營地三天內就能建成,給工人們居住的帳篷也全部運到了。軌道下個月就能運過來,都是遼陽鋼材出產的鋼軌,和京津鐵路用的是一樣的,全是百鍊鋼,過去都是用在刀刃上的,現在居然拿來鋪路,咱們這位皇帝還真是豪闊啊!
不過那些從東北征募來的工人總是叫人不放心,人人洋槍在手!不像是做工倒像是當兵,真不知道要如何管他們了……”
說到工地上那些東北集體農莊募來的工人,喬致庸臉上的笑容卻已經蕩然無存了。胡林翼笑著搖了搖頭“仲登,這些人本來就不是普通的民人,都是亦軍亦民,要不然如何能用軍令徵發?不過你不用擔心出什麼狀況,他們雖然有槍在手,但是他們的家人都在朝廷控制之下吶。”
喬致庸只苦笑“總是叫人不放心,潤芝兄啊,你在黑龍江的時候,天天管著這樣的民人,就一點不擔驚受怕?”
“若說一點不擔心那是假話,可是沒有這百萬洋槍在手的民人,奕欣能被咱們逼到現在這種地步?那些在東北土生土長的八旗子弟可是有野性的!沒有這些持槍之民,他們肯退到黑龍江北面?日後咱們還要靠他們一路殖民到西伯利亞去呢!”
當然,有些話他是不方便說的——東北的大明朝廷命官的官威可比內地要差了不是一點半點。下面的老百姓畢竟個個手裡都有槍!誰敢騎在他們身上作威作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