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4部分(第4/4頁)
章節報錯
……
這時在喀爾喀蒙古南部的荒原上,正行進著一支龐大的軍民混合的隊伍。穿著灰色軍服的步兵、騎兵、輜重兵,還有用騾馬拖曳著的大炮走在前面,後面則跟著穿著老百姓衣服,同樣揹著洋槍的民夫,趕著馱子大車,還有幾個蒙古部落,一路向北。
這是綏遠巡撫兼總兵苗沛霖指揮的軍隊,不過並不都是所謂的“苗軍”,也包括明軍的野戰軍。和穆拉維約夫預料的不同,苗軍並沒有和近衛騎兵一起行動。只是配屬了幾千人的蒙古騎兵,都是從鄂爾多斯七縣徵召來的,現在換上了灰色的軍裝和好鋼打造的馬刀在大軍四下擔任警戒。
隊伍在一處“海子”旁邊停了下來。所謂的海子其實就是湖泊,按照蒙古人的說法有些海子是會“跑”的。不過眼前這一處卻是不會移動的海子。
部隊開始安營紮寨,一縷縷的炊煙也升了起來,晚飯的飯點很快就要到了。苗軍的各項制度和正規明軍差不多,一天三餐,有24兩米,每個月還有3塊錢的菜金。不過苗軍的規矩不嚴,剋扣時有發生,但是在戰時,還是可以保證士兵吃飽的。蒙古這裡不卻牛羊肉,苗沛霖出兵之前還特意購買了不少,讓一些蒙古牧民趕著一塊兒行軍,每天宰一些給官兵加菜。這等小恩小惠,知兵的苗沛霖當然會做。
在大傢伙開飯的時候,苗沛霖則揹著手在部隊當中轉圈。苗軍現在的編制和其他鎮軍一樣,鎮之下是旅、團、營等編制。這一次隨苗沛霖北上的有綏遠鎮軍的8個旅、2個鄂爾多斯騎兵旅和陸軍第15軍。一共有近80000萬官兵,還有不下30000人的武裝民夫——他們都是從綏遠軍戶和集體農莊中徵發來的壯丁,另外還有近20000蒙古牧民。總共有將近十萬之眾!如果穆拉維約夫真的把自己的哥薩克和奕欣的八旗兵一併派過來,準保是沒有好下場的。(未完待續。。)
第687章 要開始洗腦了 第二更
,羅羅頓首再拜,只為一張月票,嗚嗚,還有月票嗎?
。。。。。。
苗沛霖在自己的隊伍裡面轉了幾圈之後,發現士兵們的伙食還算可以,鬆了口氣,就徑直走到15軍的宿營地去了。15軍是野戰軍,雖然在明軍中不算勁旅,但是大部分軍官都是經過軍校訓練的,帶起兵來自然處處顯出了嚴整,連吃飯的時候也不例外。每個連自成一個伙食單位,圍坐著野戰鍋灶在那裡吃飯。15軍的軍長名叫李文茂,是個戲子出身。
明軍早期將領的素質其實也不咋地,很多都是天地會出身,最多上過一年多的速成班軍校而已。這位粵劇武生出身的李文茂居然是其中的佼佼者。六七年的軍旅生涯下來,已經一路高升到了中將軍長,還封了鶴山侯——這種帶地名的侯和花100萬買的不帶地名的侯是不一樣的,一般都是選受封者的家鄉地名為封號。不僅會在應天府(順天府、廣州府)賜宅賜第,還可以在家鄉賜侯府,從1853年開始還可以領到一筆豐厚的年金。另外,子女還可以入讀皇城公學,成為大明皇太子、親王和公主的同窗!這個好處有多大用腳後跟都能想明白!
所以這些正經的侯爺、伯爺壓根就不會拿正眼瞧那些“捐侯”,就好象清朝那會兒科班出身的文官看不起捐班一樣。不過在朱皇帝眼裡,這些大明勳臣也沒有什麼大功勞,以往的勝利與其說是他們一刀一槍打出來的,不如說是自己用銀子砸出來的,還有就是法國外援比較得力,而滿清和太平天國實在有點弱。
不過這一回北征蒙古很有可能會和歐洲陸上霸主俄羅斯帝國碰上,所以明軍前線將領不但憋著股勁兒,還都打足了精神,全都是小心翼翼的。和他們高層的樂觀情緒倒是截然不同。
苗沛霖過來的時候,李文茂已經等上一輛安置在高處的望車,正在觀察周圍的地形。聽見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