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8部分(第3/5頁)
章節報錯
白,既然軍權在您的手上,您要對付忠王,那還不中手到拿來的事?何用花費這麼多的周折?先把忠王收拾了,再對對付外敵,那就不是不用內外受敵了嗎?”
正勤皇告訴了雷曉飛,忠王是他父親的唯一兄弟,這大華的江山是他們兩兄弟一起協助先皇打下來的,只是正勤皇的父親長子為嫡,所以坐上了皇位。
正勤皇的父親坐上了皇位之後,好像感覺自己欠了忠王這個弟弟的,就專門為他頒佈了一條號令。這條號令的大意是,忠王有生之年,都享受大華第二把交椅的位置,權力比沒有即位的太子還要大。
正勤皇還告訴雷曉飛,這個大華第二把交椅的位置,除了免死之外,還享受不能受綁、受困、受辱等等的待遇。
何況,忠王又是開國之王,除了近這十年外,他一直都對國家忠心耿耿,在當朝中有不少的影響力。
礙於這些原因,正勤皇也不好硬動忠王這位王叔,只好就用逐步瓦解的方法,想讓他在失去勢力之後,自動退出歷史舞臺。
聽了父皇的苦衷之後,雷曉飛不禁感嘆古人的教條。忠王現在勾結外族,已經犯下了顛覆國家的大罪,對這樣的人,還值得寬容?不能就用另類的手段,比如暗殺、或者那以其人之道還治其身的下毒等等方法來對付他?不過感嘆之餘,雷曉飛也體會到了正勤皇的宅心仁厚。
雷曉飛沉思了一陣之後,暗下決定無論怎樣,都要盡力輔佐面前這位宅心仁厚的老人。畢竟,他當朝無疑就是大華民眾之福。如果讓讓一個勾結外族、連自己的祖宗都可以出賣的人來執政,他能對國民好嗎?
第770章邊境告急
雷曉飛下了盡力輔助父皇的決心之後,就向正勤皇瞭解突厥陳兵邊界的情形。
突厥陳兵的邊界,是大華最北的邊界。大華最北的行政機制是一個府,叫慶安府。慶安府與番山墟同一個行政級別,相當於雷曉飛前世的一個市。從慶安府再往北走不到百里,就是大華與突厥的邊界。
現在,據慶安府的來報,突厥在兩國的邊界,已經結集了五萬部隊。相信那五萬部隊,只是試探的先頭部隊,一旦這些先頭部隊的進展順利,後續的部隊就會陸續壓上。
正勤皇告訴了雷曉飛,雖然慶安府與番山墟是同一個行政級別的機制,但因為那裡一真是大華的邊防重地,所以,那裡的守兵比番山墟多多了,是由一個大將軍帶一萬守兵把守。而且,慶安府也像番山墟一般,建得牆高城固。
突厥人一向不擅攻城,所以,以一萬人對上五萬突厥軍,守城還不是問題,但城外到邊界一帶的大華百姓就遭殃了。
正勤皇還告訴了雷曉飛,胡人擅騎射,而且性情兇悍、殘暴,如果,大華軍隊與之正面交鋒,以二敵一還不一定能敵得了。所以,他準備制大批的箭矢,供應這邊的部隊,並從別處調軍隊到那邊增援,盡力制止突厥人越過大華邊境。
雷曉飛問正勤皇調援的軍隊準備好了沒有?正勤皇皺眉告訴了雷曉飛,他正為這事煩著。
大華雖然有百萬的軍隊,但一是邊境線長,需要佈防的地方多;二是還要防止忠王內訌,要有一定的部隊控制他們的勢力;三是東瀛、高麗這邊又牽制了不少部隊,所以,正勤皇一時也難於調配。而且,內地的部隊比邊防的部隊戰鬥力差,正勤皇也不知應該調多少部隊上去,才能解決這燃眉之急。
最後,正勤皇還告訴了雷曉飛,慶安府帶兵的大將軍,是他的大舅子、丹楓的唯一兒子丹陽。
正勤皇這話,讓雷曉飛不禁動容。難怪剛才見到了沉穩如山的丹楓,聽到了邊境告急的訊息之後,都為之色變。這次在公在私,自己都要盡力化解這次危機。
就在雷曉飛考慮如何才能幫助到遠方的大舅子,丹楓匆匆趕了回來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