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9章 朱允熥的意見(第4/10頁)
章節報錯
點頭,道:“就是這個意思,兒子想可以讓他們把對奏章的意見另外復紙寫下,之後再由皇帝以硃筆批示。”
“這樣一來的話,能極大減輕皇帝的壓力,不用每天把所有的時間都耗費在批閱奏章之上了。”
“其實,每天這麼多奏章,有很大一部分都是說些吃了喝了的小事,真正需要處理的一些大事並不多,而且需皇帝處理的並不多。”
事實證明,歷史由皇帝親自處理這些繁重奏章也就只有老朱一朝。
到了建文朝的時候,改殿閣大學士為學士,各設學士一人,大學士昔日的顧問身份也都名存實亡,奏章的實際處理之權全系黃齊方三人身上。
等到了永樂朝,朱棣便任命瞭解縉胡廣楊榮等人進文淵閣參贊機務,處理奏章了。
“兒臣是想可以讓這些人處理奏章,但必須得限定他們的官職,最多不得超正五品,更不得在六部這些實權衙門任職。”
“這樣一來的話,這些閣臣只是負責處理奏章的書吏,和六部一樣直接對皇帝負責,像丞相那樣擅權專政的局面應該就可以避免了。”
大致意思說完,朱標點頭應道。
“你的這辦法挺有可操作性,等孤找時間和你黃皇爺爺說說。”
能得到朱標的認可,很大程度上已算是得到老朱同意了。
“還有陝西的事情。”
朱允熥頓了一下後,把衛所存在的一些問題先和朱標通了氣。
當初在設衛所的時候,老朱引以為豪的以為大明將永遠不缺兵可用。
這才多少年過去,衛所制度便出了問題。
其實,這還是輕的。
等到了嘉靖朝,軍卒更是嚴重短缺,連正常的戍守都難以為繼,很長一段時間只能重新募兵。
要是不能把已經出現問題的衛所制度做出改變的話,即便歷史自他的穿越或多或少已經發生了改變。
但歷史上出現過的那些癥結,將來的某一天還是會出現的。
而若直接和老朱說這些問題,天知道會出現啥狂風暴雨,提前和朱標通個氣,在和老朱提起的時候,也能有人幫忙轉圜。
“那你可有解決之法?”
漢中衛都已貪腐到了這種程度,那其他衛所或多或少肯定也有。
聽了朱允熥的話,朱標擰眉沉思許久。
“還沒想好。”
“自漢中衛的事情處理完,兒子就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了,直到現在還沒等想到合適的解決辦法。”
“文人可用軍隊控制,若是衛所的問題處理不好,兒子擔心會激起譁變的,一旦軍隊不受指揮,恐要出大問題的。”
那麼大一塊蛋糕呢,那些武將若吃不上,很難保證他們會不會把鍋一塊給砸了。
“父親可有辦法?”
朱允熥搖搖頭,又反問了朱標。
朱標很早之前就被老朱帶著在軍中歷練了,無論是對文人還是武將都比朱允熥要了解的多。
“譁變的基礎是要依靠軍卒的,要是軍卒不聽指揮,譁變自然也就產生不起來了。”
“宋時為了防止武將專權,武將是隨時調防的,一度出現過將不識兵兵不識將的現象。”
“我們的衛所和隋唐的府兵制差不多,衛所指揮使都有臨時任命的先例,倒是可以把衛所長官打亂。”
“在沒有了絕對指揮權下,號召軍卒譁變的事情自然也就可以避免。”
“不過,動倒是可以,緝拿了這些人後該由誰去領兵,以及以後該如何防止這類問題產生這是個難題,需有詳細步驟方可執行,等孤再想想吧。”
“你說的那內閣還挺不錯,先把這個施行下去,維繫住朝堂的安穩,其餘的問題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