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你小子這樣的,要沒有你皇爺爺,怕連天都能捅捅破了。”

“上次因為開海的事情,真跑到外面扛了一個月的大包?”

不管咋說,鄭和是和朱棣借的。

他以為鄭和死了後,曾給朱棣去信說明過情況,鄭和死而復生後,他自然得再報個信。

一來二去的,朱棣就知道了這事。

“唉,這事兒沒法說。”

“父親多好一個人,竟幫著皇爺爺一起騙人,但凡我要知道鄭和沒事,我又豈會去外面扛那麼久大包。”

“我這輩子長這麼大,從來都沒覺著一文錢竟難掙到了那種程度,那真是汗水摔八瓣,才能換來一口飯。”

說著,朱允熥拿出朱標的信。

“這是父親讓我轉交四叔的。”

朱棣接了信,當著朱允熥的面開啟。

朱允熥探頭探腦往過去張望,朱棣一轉身把信上的內容掃完,然後一把揣到了懷裡。

“倭國的使節在哪兒?”

“過去瞧瞧。”

叔侄寒暄過後,道衍這才上前。

“太孫。”

道衍是最大的造反頭子不假,但在靖難之後無論是編撰《永樂大典》,還是修建紫禁城那都功不可沒。

但即便有滔天之功,但至始至終都沒有追求功名利祿榮華富貴,在自身品行之上是不存在任何問題的。

朱允熥拱手作揖,向道衍回了禮。

之後,兩國正副使見面。

該說的早就說的差不多了,簡單做了禮節性的問候,在直沽休整了半天重新啟程出發。

道衍說是要和祖阿探討佛法,和上了倭國的船,肥富知道朱棣和朱允熥叔侄良久未見,不好意思再打擾,也回了倭國的船上。

少了肥富的打擾,朱允熥和朱棣兩人直接移到了甲板上。

海波盪漾,微風拂面。

“如此遼闊的海域,大明卻沒有控制權總歸是一件大憾事。”

朱棣端著酒杯,望著碧波盪漾的大海,眼神之中有惋惜,也有希冀。

“在這片天地中海洋大於陸地,而海洋同時也在勾連著陸地文明的交往,從原始氏族的部落到現在,交通工具以及人類文明的發展,都會讓這片天地下的人連線的越來越緊密。”

“只有掌握了海洋的控制權,才能做天下真正的共主。”

“以大明目前的實力,完全有能力掌握住這片浩瀚的海洋的。”

朱允熥附和著朱棣,播下了開海的種子。

“鄭和下西洋真的能成嗎?”

朱棣放下酒杯,認真地問道。

成不成的,這都是朱棣鑑定過的。

“一定可以!”

朱允熥信誓旦旦,衝朱棣保證道:“大明的物產再豐富,終究會有短板存在,只有把海外各種資源排程起來,我大明才能實現最終的富強。”

“四叔還不知道吧,短短不過數月時間時,我大明在市舶司上的稅收都會趕上一年的財政收入了。”

“要是由朝廷組織下西洋,不僅能夠向海外的那些國家宣揚我明的國威,還能夠透過商賈的貿易中大賺一筆。”

“大明需要建設的地方還很多,空缺的資金缺口實在是太大了,必須得想辦法解決資金上的難題。”

說到這兒,朱棣這才問道:“你非要去出使倭國,不僅僅是因為要解決沿海的倭寇吧?”

對於其中具體的原因,朱允熥只和老朱還有朱標說過。

聽了朱棣的猜測,朱允熥把小板凳往前拉了拉,坐到朱棣的身旁,悄聲道:“倭國有座產量在大明數倍之上的銀礦。”

“銀礦?”

朱棣反問了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