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落鎖之前回了宮。

對於老朱的心思,朱允熥領悟的已經差不多了,老朱也就沒有再就這個事情和朱允熥多說什麼。

只是說平安有能力夠忠義,剩下的就全靠朱允熥自行領悟了。

事實證明,老朱的眼光確實不差。

明白了老朱的良苦用心之後,朱允熥真誠的向老朱表示了感謝。

“謝皇爺爺。”

至於謝從何而來不言而喻,老朱不用多問便已全部瞭然,冷哼一聲道:“謝就免了,你能把你該做的做好,少讓咱操點心就行了。”

其實說起來,朱允熥他之所以能不管不顧的做這些事情,不過就是因為有老朱和朱標在後面做後盾而已。

要是沒有老朱和朱標在,他要做的事情不知得面臨多少阻力呢。

“孫兒盡”

話說到一半,朱允熥突然想起曾幾何時也曾這樣回答老朱,最後還被老朱兇巴巴的瞪了一眼。

這次,朱允熥學乖了。

沒等被老朱瞪,朱允熥便當即改了口,表示道:“孫兒一定再不讓皇爺爺操心。”

表了態後,朱允熥很快回歸正題。

“皇爺爺,父親。”

“有四叔在倭國鎮守,大明沿海的倭寇必定會就此銷聲匿跡,接下來要解決的就是海上的疍民了。”

“這些人不僅是當初張士誠陳友諒的參與勢力,還有之前以及大明建國之後因為各種原因逃亡出去的。”

“有一部分是被迫無奈,還有一部分則是犯了桉的,這些人對大明的危害雖不至於像倭寇那樣對大明的危害嚴重。”

“但若是不處理,終究不是侵擾大明沿海,就是與沿海百姓勾結,不管哪種情況恐都不利於大明的安定。”

當年,張士誠陳友諒和老朱三足鼎立,張士誠偏安一隅和老朱交鋒的次數還少,陳友諒和老朱那真是進行過殊死較量的。

為了拿下陳友諒,老朱是付出了代價的。

對於主要以他們的殘餘之力為主的疍民,朱允熥覺得還是有必要先給老朱打個預防針。

聽聽老朱的意見,然後再行最後的謀劃。

唯有如此,才最萬無一失。

不過事實是,這麼多年過去了,老朱對那些昔日的對手早就沒那麼多戾氣了。

在聽聞了朱允熥介紹的那些,並沒有想象中的怒氣。

在氣氛出現了短暫的沉悶後,老朱緩緩開口道,問道:“你打算如何處理?”

之所以把這些疍民留在最後,主要還是因為他們對大明的危害遠不是生死大仇,沒必要一味全力的絞殺。

茫茫大海中是不可能全部絞殺乾淨,但至少能趕出大明的近海,讓他們再沒辦法登岸大明。

但,這明顯不是長久的安定之策。

朱允熥想了想,回道:“北平周邊的人口短缺,不足以支撐都城的經濟,可以讓這些人上岸遷往北平。”

話才剛說完,便被老朱否定。

“不行!”

老朱直接乾脆,朱標則說起了原因。

“要是遷都北平的話,那裡就將是朝廷的京畿之地了,讓那些人去北平合適嗎?”

對於這個問題,朱允熥不是沒想過。

“北平以前雖為元大都,但當地百姓受暴元壓榨反倒最甚,而大明自建國後,北平又是抵禦殘元的前沿陣地。”

“北平百姓難以休養生息,人口短缺未開荒的土地還很多,而洪武一朝多次人口遷徙,能遷的人口都已經遷的差不多了,實在很難再組織大規模遷徙了。”

“最主要的是,大明立國已經三十年,當年出去的那些人即便還健在,已經沒有那麼多的敵視之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