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6章 終於結束(第4/6頁)
章節報錯
“遷到哪兒這不算最難。”
朱標嘆了一口氣,道:“最難的還是江南的那些士紳,以及朝中的文武大臣,應天府氣候宜人沒人願意北上的。”
“當年,孤不過只是以遷都為名考察而已,明著相勸的人把東宮的門檻都踏破,暗裡刺殺的生事的不乏其數。”
“總之,為了阻礙遷都,凡能用的手段都用上了,只是這便已心力交瘁,若真的要遷的話面臨的難題只會更多。”
歷史上,朱棣先把北平稱之以龍興之地,疏通運河遷徙百姓以為營建。
處死了一大批反對之人,才終得以正式營建,後來營建完成後,還出現了奉天華蓋謹身三大殿被焚燒的情況。
諸多種種,遷都必都將成為他所做之事最難的一件。
“這些都能想到。”
朱允熥微微一笑,點頭應道:“但應天府地處江南,對北方的控制實在太差,一旦失去北方諸多的天險,很難憑藉長江抵禦敵寇。”
“不管多難,遷都都必須得做。”
對於這,老朱和朱標不置可否。
頓了良久,老朱終於道:“可以讓老四留下訓練水軍,遷都之事到此為止。”
一旦遷都的風聲傳揚出去,有的是膽大之人以不軌之事將之扼殺於搖籃。
有千日做賊的,哪有千日防賊的。
要真有敢行刺殺之事的,再嚴密的安保怕都防不住。
“孫兒明白!”
朱允熥話不多說,直接應下老朱。
“高熾還太年輕,恐還不能獨自鎮守北平,還得選個協助之人才是。”
老朱剛答應讓朱棣留下訓練水軍,朱標便很快說出了問題的關鍵所在。
之前謀劃遷都的時候,北平本就也在備選的行列。
將來不管是否遷都於北平,提前做些細微的謀劃本就無可厚非。
朱棣乃諸藩王中乾的最出色的,北平在朱棣的治理之下煥發著勃然生機。
要是遷都北平的話,那就得更改朱棣的藩地。
朱棣兢兢業業幹了大半輩子,然後你一句要遷都改封地,這就未免有些太不近人情。
提前給朱棣好處,這也算是補償了。
“你以為誰合適?”
這次,是老朱問的。
既是輔助朱高熾守衛北平,那必須不能是和朱棣有矛盾的。
像藍玉那些人,還不等敵寇犯邊,北平就得從內部亂了。
唯一的辦法,只能是找個和朱棣親近的。
“曹國公和四叔關係匪淺,魏國公是四叔的大舅哥,從他們兩人中選一個過去,四叔對他們放心外,也不會再激起矛盾來。”
朱允熥想了半晌,給出了最後回答。
歷史上,李景隆千里送人頭,把五十萬大軍白白送給了朱棣。
聞名最廣的就是大明戰神的稱號,打仗的本事到底如何還不曾知曉。
最近接觸的幾次,只能看出這是個骨子裡帶著些傲嬌的主。
而徐輝祖在靖難的時候,曾為朱允炆出謀劃策,也曾攔截朱棣使之不能前進。
但徐輝祖和朱棣這位妹夫的關係明顯不那麼好,靖難的時候曾建議朱允炆控制朱高熾三兄弟以達到牽制的目的。
史書記載本就不那麼準確,與其憑這些東西虛無縹緲的判斷,還不如把最後的決斷權交給老朱呢。
老朱從一個要飯的和尚走到今天的地位,首先識人用人的眼光肯定是沒問題的。
“讓徐輝祖去。”
老朱端起的茶杯復之放下,道:“徐達常年在外打仗,家裡的事宜多由徐輝祖看管,養成了這小子的老成持重。”
“且這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