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6章 終於結束(第5/6頁)
章節報錯
子數次在外練兵,又曾識破阿魯帖木兒的詭計,極有徐達那廝的風範,多加歷練假以時日或許就是下一個中山王。”
頓了一下,又道:“九江歷練還不夠,很難獨掌了北平的局勢,但九江書本啃得最多,有機會的話多給予些歷練,將來想必不會太差。”
老朱看似在分析李景隆和徐輝祖,實則是為朱允熥答疑解惑。
“馮勝傅友德那些人都老了,不是咱不給他們機會,即便是給了他們機會,他們也很難再拿得起刀了。”
“人不服老不行啊。”
“而軍校出來的那些勳二代,距離獨當一面還差的很遠,李景隆和徐輝祖都將是目前大明武將青黃不接的掌兵之人。”
說著,老朱又嘆道:“只是大明水軍薄弱了些,能領水軍的優秀將領並不多,還得老四從水軍中物色現成的培養了。”
,!
水軍和步騎總是有差距的,專門精通於水軍的,著實是找不出多少來。
次日,老朱下旨朱棣留下訓練水軍,另挑選一將領去北平協同朱高熾暫時鎮守。
旨意剛一出,請纓之人不乏其數。
藍玉這種身份去北平大材小用,但曹炳王弼張冀等這些人就沒事了。
自老朱旨意下發,這些人便開始爭取了。
為了這,還專門找了朱允熥。
但朱允熥為了寶船出海事宜,一直在領著徐行全在配備出海的貨物。
這些東西在大明不值錢,一旦拉出去那是要賣出天價的,這可容不得他不上心。
至於北平守備的競爭,朱允熥壓根就沒工夫管。
最關鍵是,人選早就定了。
他們折騰再多,也和他們沒關係。
除了藍玉這種想要直達朱棣老巢的,剩下的還有些想要出去建功立業的。
這就是李景隆了。
驕傲如李景隆,不到萬不得已,他是不會求人的。
李景隆先去求了朱棣。
老朱是從沒懷疑過朱棣,但朱棣總得有分寸才行,北平是他的藩地,但那也是大明的國土。
守備這種重要職位,他牽扯太多可不好。
朱棣明確拒絕了李景隆,李景隆只能又去找了朱允熥。
朱允熥在老朱那兒有話語權,找朱允熥舉薦成功的機率很大。
值得一提的是,李景隆跑了職大又跑了富明實業,始終沒找到朱允熥,倒是被曹炳那些人給碰到了。
這些人知曉李景隆的驕傲,也知道李景隆和朱棣的關係。
對李景隆這一行為好一頓挖苦,李景隆一氣之下徹底絕了轉而去找朱棣的想法。
見李景隆徹底放棄,這些人這才終於得意洋洋進宮找了朱標。
當時安排北平鎮守之事的時候,朱標全程都有參與,只是老朱遲遲沒宣佈旨意,朱標只能含湖其辭應著這些人。
不答應他們奏請,也不直接否決。
又過了兩日,朱棣水軍的訓練事宜已經拉開帷幕,朱允熥出海貨物也都裝了船。
除了富明實業所產的一些緊俏貨物外,還有當初答應陳家商船的那些。
在這些貨物中,陳家雖僅佔兩成,但一旦出海歸來所賺的銀子絕對比在大明本地拿的那五成都要多。
送了出海的寶船回宮,老朱剛剛宣佈了北平守備的人選。
徐輝祖為人正派,不願走歪門邪道。
在那些人活動關節的時候,他連態度都沒標明過,當旨意下發扣上他的名字時,他若一點兒詫異都沒有那是不可能的。
不過,詫異再甚,該接旨還是得接的。
徐輝祖手捧旨意出宮,王弼等人則如喪考妣,只有李景隆面無表情